![]() ![]() |
|
动物发热症状分析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7 16:26:55 文章录入:ahsyy 责任编辑:ahsyy | |
|
|
由于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性的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而超出正常范围,并具有发热症状,称为发热。其本质是机体对产热过多、散热减少或调节机能紊乱的防御性反应。发热时,动物常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脉搏、呼吸加快,恶寒战栗,皮温不均,粪干尿少等一系列症状。 1.引起发热的原因 临床上,引起发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病毒性感染 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传染性肝炎、犬副流感病毒感染等。流行性感冒,表现突然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结膜出血、白细胞减少。病程不超过一周。 细菌性感染 如沙门氏菌病、大肠埃希菌病、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 霉菌性感染 如芽生菌病、隐球菌病、放线菌病、球孢子菌病。 其他全身性感染 如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某些寄生虫移行期等。 局部感染 如局部化脓性或非化脓性感染;胸腔感染如肺炎、脓胸等;腹部感染如腹膜炎、肝胆疾病等;泌尿生殖道感染如肾炎、子宫积脓等。 产后感染 如子宫感染、产后败血症、产褥热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如脑炎、脑膜脑炎、中暑等。 异体蛋白 如异体动物的血清和菌苗接种等。 过敏反应 如不相合血型输血,某些物质或药物过敏等。 其他疾病 如恶性肿瘤,风湿病,外科手术引起的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热型的分类及临床其意义 每天上、下午测定动物的体温两次,并逐日记录在特制表格内,然后绘制成曲线即热型。许多发热性疾病都具有特殊的热型,热型对判定疾病的性质与推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常见的热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1)稽留热 持续高热,体温维持在39~ (2)弛张热 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发热时体温可在 (3)间歇热 体温突然升高达 (4)回归热(波状热) 体温急骤上升至 (5)双相热 即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期,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后完全解热。见于犬瘟热。临床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犬瘟热、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 (6)短暂热 为突发高热,经土1~1.5天左右恢复到常温。见于慢性结核病。健康犬也往往表现原因不明的短暂热。 (7)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称为不规则热。临床常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肺结核;也可在疾病过程中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发热疾病合并存在时,如大叶性肺炎引起脓胸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变为弛张热。另外,发热病畜使用某些药物,如解热止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退热,可使原来的热型变为不规则热型。 另外,根据发热的程度可分为微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 3.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临床检查即可进行诊断,关键是确定病因。不同种属和年龄的动物可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时要注意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检查,结合热型的变化和血液学分析做出诊断。鉴别诊断应注意下列疾病的区别。 (1)犬瘟热 有双相热。冬季多发。呕吐、腹泻、粪中混有血液。呼吸道炎症或肺炎症状。神经型以痉挛为主,后转为瘫痪。足底变硬。股内少毛区可有皮疹。死亡率很高。包涵体检查:细胞核内、外均有,以胞浆内为主。 (2)犬传染性肝炎 体温升高1天,降至常温1天,再升高并持续数天。呕吐、腹泻,齿龈出血、血肿、血凝时间延长,角膜混浊,很少出现黄疸,无神经症状。细胞核内有包涵体。剖检胆囊壁增厚、出血,体腔有血样渗出液。 (3)细小病毒病 体温升高,呕吐、腹泻,粪呈番茄汁样,恶臭。脱水,腹痛。心肌炎型心脏听诊有杂音,心电图P降低,S-T升高。 (4)钩端螺旋体病 急性者体温升高,黏膜黄染有出血点,尿液黏稠发黄。 (5)附红细胞体病 中度发热,有贫血、黄疸、腹泻、脱水症状。血液检验可发现附红细胞体,即可确诊。 4.治疗 发热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有目的地选择抗生素,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同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大剂量输液、输氧、表面冷却技术,如使用电扇、水、乙醇、冰袋、全身水浴等和内部冷却技术如输注冷却的等渗溶液。还可应用解热药物如柴胡、安乃近、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