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以追求真、善、美为鹄的。大学精神的价值,就是大学人作为大学主体存在本身所拥有的内在价值,体现在人对自身价值的追问以及社会对大学及大学人对大学自身的价值追问。我们所探讨的大学精神的价值,是对大学精神的深层关注,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价值不仅是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而且还体现着人的主动追求——把自己塑造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追求。
大学精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自身的幸福与无限发展可能性的追寻,这是大学精神的发展价值所在;大学精神是一种求真的精神,追求真理是大学精神的科学价值所在;大学是传承文明与文化的场域,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索是大学精神的文化价值所在;大学精神所高扬的智力探险、思维撞击和理性创造都是美的,这种涵养生命、激发生命的创造是大学精神的美学价值所在。大学精神的价值是一个整体价值,其间存在着交叉,划分的标准、根据和尺度是大学精神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精神可以使大学在不断变化的自我理解中得到更新。
一、发展价值
教育是要唤醒人的潜在本质和能力、使人逐渐认识自我并探索道德。大学的发展变革势必要适应其所依存的社会的变革。正如埃利奥特在其就职宣言中所说:“在任何社会中,高等教育机构都往往是一面鲜明反映该国历史与民族性格的镜子⋯⋯在这个变动不羁的国家里,大学与社会之间存在的这种互动应比那些较少变化的社会表现得更灵敏、更为快捷。” 因此,教育和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了这样一种自明:大学的发展也需要灯塔,以到达理想的彼岸。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指路明灯,它是大学人对未来的希望,而全体人的发展又以个体人的教育发展为基点。大学精神的理想指向是源于对人的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的坚信———这是大学精神的发展价值。
1、人的发展
大学精神的发展价值最直接地体现为大学及大学人对“人的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的追问与诉求。大学之于人,就是要唤醒人天性中沉睡的洞见和勇气,以促使人领悟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使命。“人的最终目标必定是不能达到的,达到最终目标的道路必定是无限的。因此,无限地接近这个目标,就是他作为人的真正使命,人的生存目的就在于道德的日益自我完善,就在于把自己周围的一切弄得合乎感性;如果从社会方面来看人,人的生存目的还在于把人周围的一切弄得合乎道德,从而使人本身日益幸福。”
大学人相信,人是一个过程,他在途中,能够从自身中创造他的将来。“人不是一种代代重复自身的、完成了的生命⋯⋯人‘打破’了恒久重复的、消极的同一循环。他依赖于他自身的主动性,由此,他的生命进程便走向一个未知的目标。”人的未来只能是一种开放的可能性,所有的人都具有自我提高的可能性。正是在这样的大学生活世界当中,学生学会了一整套学习的方法,学会关心人类命运、关注人类问题,养成向上的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激发了潜能和创造激情。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及多方面的技能“, 发展有效交际技能,提高分析能力,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作出重要判断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的老练程度,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发展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的能力,发展对艺术和人文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感受性” 。
高等教育“离不开三个基本的价值体系。我们可以把第一个体系确定为正义,把第二个确定为能力,把第三个确定为自由”。大学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的价值观念对大学人的人格和品行的陶冶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大学为大学人的发展创造了一种精神空间,让每个人能够而且必须在这种精神空间里争取独立生存。
2、大学的发展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内驱力。大学作为社会需要的、能帮助社会思考、理解和采取行动的一种智力权威机构,被赋予四种职能:培养学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适合于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的高度专业化的培训;向全民开放,以满足最广义的终身教育各个方面的需要;国际合作。大学的正确发展在于大学精神的激励和鼓舞。大学中如果没有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文化,教员的内在动机就得不到激励。大学精神是激励大学改革的推动力。不断地变革是大学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大学在竞争性的环境中运作,大学变革是为了大学的学术自由,是为了使大学更好地致力于高层次的、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提供最优秀的教学,培养最有竞争力的人才,运用积极的政策和策略来提高学校的声望和竞争力。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产生一系列连续不断的革新,最后达到“教育的永久改革”。
3、 社会的发展
大学是复杂的有机组织,是对现在和未来都会产生影响的一种力量。推动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大学的核心使命是培养人,因此,培养面向社会的人才是大学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关键。敢于探索未知的大学才是成功的大学,有自由度的研究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有学者提出,大学面向地方社区,与其所在的地区进行良性互动是大学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大学要积极发挥这种作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大学必须能够积聚一批卓越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拥有国际一流的研究项目;第二,大学必须对当地社会有影响力,赢得当地的公共信任;第三,地区必须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地区,适合优秀人才居住;第四,大学领导人必须积极参与当地商业和政治的领导活动,致力于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导引社会潮流、塑造社会风尚。大学要关心社会事物,同时要保持自己的品格。大学的社会批判精神,其归宿是建设,是创新,是导引创新的学习,是面向世界性的问题,使个人和社会能以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式对待社会问题。大学的社会批判是对未来教育的建构与憧憬,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21 世纪,这成为大学的职责和使命,它是大学与全人类必须要关注和谋求解决的共同课题。
二、科学价值
“在一个科学技术日益深入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世界里,教育不仅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方面,而且在发展使人类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的行为方面都应该发挥重大作用。教育还应该承担的任务是:在作为方法的科学技术与作为人类生活与行动目的的价值观之间建立平衡。”因此,大学精神的价值在于她是一种学术精神、一种科学精神,大学要承担起学术研究的责任,大学所设置的专业“是学术性的,因为它深深扎根于文化和理想主义的土壤”。
1、科学研究是大学生活的本性
科学研究是大学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大学蕴涵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大学人在大学自由的氛围里从事科学研究,追求绝对的真理。大学人的思想行为和思想方式应该是“永远向所有可能世界开放着的创造性思想”。大学具有学科综合、人才集中、信息更新及时等优势,应该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生力军。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要起到引领科学技术潮流的作用。大学科学研究的新境界——跨学科交叉研究是提升大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大学在应用研究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应该担负更大的责任。
2、科学研究是教学的源泉
大学教学要以研究成果为内容,研究与教学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教学和研究是大学教授的职责,大学教师首先是一个出色的研究者,但是大学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大学教学以发展智力为目标,是高层次的理性教育;大学教授在教学中是指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大学追求卓越,这使得大学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大学对社会的贡献,不仅要看那些普遍被认为是“有用的”、具有直接的社会效益的研究,还要看那些有同样价值的研究,如文学、历史、音乐、戏剧和艺术。
3、科学研究是社会的资本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命质量。大学的使命是创造和传播知识,而大学的研究就是创造和传播知识的过程。很多基础研究虽然看上去不能迅速改善社会的福利,但却是大学必须做的,是大学人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运行的新型资本。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促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或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为科学的总目标是为人类服务,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体现人存在的意义,科学的发展应该与人的发展和谐一致。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学人,除了有强烈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动机之外,还需要有“知识的良心”和科学的精神,把物质、生命和文化的破坏减少到最小限度。然而,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又能闯祸;既使人类在更大程度上进入自由王国,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潜在威胁,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的滥用产生了大量问题,最明显地表现在“全球性问题”这种综合症上:核威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爆炸道德沦丧,等等。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向哲学家们提出了大量必须加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科学意味着要自觉地、统一地管理整个社会生活,它消除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依赖性,并为物质世界提供可能性。科学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就能在长远中变成改造社会的主要力量。
三、人文价值
对超越价值理想的不懈追求精神,乃是人之为人、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正是它,体现了人的高贵、尊严和勇气,表明了人在宇宙中的卓尔不群。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说:“一所大学如果不能在各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都竭尽全力,包括对于探究人文价值、社会结构及其历史发展等多种社会形态以及人类传统、文化和世界观起核心作用的人文学科领域,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所杰出的大学。”
为人类寻找精神的安身之所,是大学精神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类永恒的理想追求,它关爱和引导着人的发展。对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的不懈追求是人与大学的固有本性;大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失落,意味着大学人精神生活的迷失和大学教育的乏力。
1、文化精神的导引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人类创造文化的价值理想,它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从此意义上,人文精神就是一种自由精神,它意欲达成一个人文的世界。人性的可塑性极大,文化保持着一种坚定的原动力。大学作为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它所建构的人类精神文化的象牙塔,是由科学理性精神、宇宙宗教精神和世俗人文情怀所共同支撑的。大学的文化创造能力日益彰显:提升社会价值,研究高深学问,弘扬科学精神,从而发挥大学对社会的文化辐射作用。然而,文化的生命意义不仅在于积淀与传承,它的终极意义是在其文化精神指引下的文化创造与创新。因此,大学不仅导引社会潮流,更是文化潮流的推动者和掌舵者。
大学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的变迁。然而,大学的文化精神正在经受考验。大学的与众不同在于它的批判精神和批判功能的发挥,大学之所以发挥这种功能,在于大学拥有作为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群体。面对西方强势语境,中国的大学和学者必须具有文化自觉的精神,在全球化和后殖民主义语境中,自己发掘出文化的新精神和新生命,从而使中国文化不致于在新世纪再次被遮蔽。
2、人文精神的规约
近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这种分裂是由于科学的分科化和技术化而造成的:科学家进入越来越狭窄的领域,从事越来越技术化的细节工作,似乎忘却了科学的整体性,也就无暇顾及科学的人文根源了。而科学的人文本性是自由,大学精神的人文价值就是追求人的精神自由、学术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精神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离开了人文精神、摒弃了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正如离开人类的文化创造、研究和承传的“科学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活动一样。
科学精神是一种自由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批判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精神。而这一切又是人文精神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生活的核心灵魂。因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必将走向共融。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这是大学人的理想,也是科学作为一项认识活动所体现的最根本的文化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科学的生命”,这种精神潜藏在每一个科学家心中,令人振奋,给生命以新的意义。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科学才成为一项迷人的事业,促使大学人全力以赴,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去扩大、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财富。
四、美学价值
康德认为,“美有两种,即崇高感和优美感。”大学精神的美学价值就是大学的优美感和崇高感。赫钦斯曾说:“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智慧。智慧就是关于原理和原因的知识。因此,形而上学就是最高的智慧⋯⋯要是没有⋯⋯形而上学,大学就不能存在。”大学精神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它“无所为而为”,它体现在大学生活的精彩段落中,体现在大学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大学的一草一木,体现在大学的人文环境和大学人的精神风貌上。
1、大学思想之美
弗莱克斯纳认为,无论民族传统和民族气质多么不同,大学的学者和科学家都应关注四大任务:知识和思想的保存,知识和思想的解释,寻求真理,训练青年学人成为将来继起的工作者。不论社会如何变化,大学都有责任保存与发扬知识和思想。在大学里,思想的清流时时注入人类的宝藏,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和使研究者团结合作比学问本身更重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摆脱生活和思想的困境,以发现自己。在大学里,创造性的活动、生产性和批判性的探索必须不断地扩大、再扩大。大学必然产生思想家、发明家、教师和学生,他们需要去探索人类生活的现象并努力去理解他们。
社会批判精神,维护大学的独立自由。大学精神是一种自觉的精神,也是一种批判精神。大学对社会的有效批判,主要是来自于大学的优良学风。优良的学风正是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的凝缩与体现,是大学人读书、治学和做人的风气。大学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具备抵抗强权的品质。现代大学已走出象牙塔,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但大学仍应与社会保持一段距离——批判反思的空间,这块空间是为了使大学和大学人在参与社会活动所带来的物质刺激和回报面前,不至于使致力于学术研究的教师和学者们的地位和智慧逐渐被物质所淹没,从而腐蚀掉他们的对学术事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大学精神所崇尚的个性和独创性,在美学的世界里被作为最宝贵的东西。因为个性的发现和表达乃是审美活动的真谛,进入审美的境界,就是培育和滋养我们独具个性的发现眼光,就是保留自己可贵的个性世界。大学生活是一种“诗意的安居”,在大学时空中,大学人认识自己,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呼声,完善自己和塑造自己;在日常生活的工具理性的压制中释放自己,尽力伸展自己的想象力。这种诗意的生存是未完成的、开放的、需要不断更新的,它既是大学及大学人的遗世独立的思考和批判反思精神,又是大学及大学人对未来和生活抱有的乐观美好的憧憬。
2、大学制度之美
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大学是在一个制度架构之内完成它的任务的:科学研究、教学、学术训练、沟通”“大学只能作为一个制度化的实体才能存在。在这样一种制度里面,大学的理念变得具体而实在。大学在多大程度上将理念转化成了具体实在的制度,这决定了它的品质。倘若将它的理念剥离出来,大学就一文不值了。”因此,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制度是共生的。
中国的大学人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大学要在世界大学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基本制度上着手对中国大学进行改革,这包括教师制度、学生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要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就必须处理好行政管理权力与大学学术权力的关系,以维护大学自治的传统,尽可能避免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的过多干预。在大学自身建设过程中,也要处理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以实现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民主管理。
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发展密切相关,确保学术自由,形成大学的内部良性循环与互动,从而使大学赢得好的声誉,以吸引好学生和好教师。大学人对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追求,从更深层次呼唤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与创新,大学的进步与发展都需要现代大学制度的有力保障。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不仅要依赖外部力量———政府和社会,更应该依靠自身的力量。
3、大学环境之美
大学人之间的精神交流,大学与社会、大学与社区的交往互动,有利于美化、净化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
大学人文环境之魅力。建筑是有形的历史,学者是无声的思想。“悠久的年代是崇高的。假如它是属于过去的时代的,那么,它就是高贵的;如果它是展望着无法窥见的未来的,那么,它就具有某些令人敬畏的东西。一座最远古的建筑是可敬慕的。”古今中外的著名学府的校园设计与建造都有特色。优美、肃穆的校园所发挥的陶冶功能是无与伦比的,是一所大学别于其他大学的独有魅力。“大学校长应该培养一种氛围,一个环境,让所有的教授都能够最好地做他的研究、教学。”大学应该提供一种人文环境。因为对大学人来说,生活质量和品位格调十分重要。大学校园必须有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气息,实用清洁,动静皆宜。置身于大学的历史与文化中,丰富着大学人的人文底蕴。
社会的人文环境与大学人文环境的互动。大学的健康成长,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氛围。而科技和文化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上的科技中心,基本上都是文化中心,一个高科技城市必定是文化城市,这座城市里一定会有著名大学。文化是开放的,大学的文化不能紧锁在校园内,它要走出校园,进入社区和走向社会。大学的校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精神气质对社会生活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容忽视的。大学和社区的文化互动和资源共享对大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面对社会问题,社区与大学需要联手共同解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