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日报》:全方位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送走了火热的“毕业季”,杨文俊总算清闲下来了。由于对摄影摄像感兴趣,他在安徽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内开了一间工作室,平日拍拍毕业照、制作宣传片,忙得不亦乐乎。得益于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这个20岁的小伙年纪轻轻就有了自己的传媒公司,别的同学还在为毕业找工作发愁,他已经轻松变身“杨总”,职业生涯一片坦途。
   作为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新一轮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科技学院长期秉承“能下去、能留住、能用上、能干好”的“四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应用型人才发展后劲、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举措,着力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屡获“国字号”殊荣
   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积极顺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逐步构建起“5344”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基本构建了体系完整、机制配套、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体系和保障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的通知》,公布了2018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安徽科技学院榜上有名。与此同时,学院还成功创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成功获批创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项目,我省仅安徽科技学院和合肥学院两所学院获此殊荣。
   除此以外,学院先后获批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省唯一一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省首批创业学院、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7年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学院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全国性奖项,并涌现出苗娟、杨俊森等一批全国自主创业典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无缝衔接
   去年毕业的孟凡盛不愿“高调”地称自己是创业典型,但每每看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模型从3D打印机里诞生,他便觉得那些在学校里摸爬滚打的日子都是财富。那些年,他在学校里初遇3D打印相关知识,从初入门到完成第一个作品,从独自摸索到成立工作室乃至科技公司,自豪和喜悦充盈在心中。
   在位于安徽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内,孟凡盛和助手将一个高脚杯样式的3D日用玻璃用品模具进一步优化完善,随即送至附近的一个玻璃加工厂投入生产。“学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大学期间我就参加了各种创业活动和比赛,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毕业后,我放弃读研的机会,从事和兴趣相关的工作,现在觉得每天都是挑战,每天都充满干劲。”孟凡盛说。通过将3D打印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与蚌埠周边的玻璃企业进行合作,为日用玻璃品企业设计并用3D打印产品模具,缩短了企业产品模具的设计周期,降低了企业试错成本,无形中增加了玻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说起创新创业项目的作用,孟凡盛的经历便是最好的注解。创新创业并不只是纸上谈兵,或终止于某个创业大奖,而是将创新创业项目广泛应用于实践,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无缝衔接。面向基层,引领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路”,筑牢学生创新创业的“本领路”,最终铺设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路”。
   铺就学生基层创业之路
   当今社会,人才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能”应用型人才,安徽科技学院积极优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形成了“强化教育、推动实践、提升能力、深化研究”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有效彰显了“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注重基础、强化实践”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
   优质的人才体系,需要完善的育人平台为支撑。为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大力推动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现已精心打造并获批1个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1个省级众创空间。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校地校企共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先后与安徽省粮食局、蚌埠市人民政府等政府机构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中科电力、安徽水利等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了家禽疫病防控、玉米育种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皖北现代农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大型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每年接纳创新实践、创业实训学生超过6000人(次)。
   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铺就了学生的基层创业之路。近三年,安徽科技学院60%的毕业生选择在基层就业创业,20%的涉农专业毕业生主动到基层自主创业或团队创业,涌现出一批“鸡倌”“猪倌”“菜倌”和“村官”,在助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彰显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深化学校教育内涵发展
   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做好奖补资金项目经费安排,学院积极谋划专业集群建设工作,努力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相对接,有效配置优质教学资源。今年,学院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物制药专业,并积极申报机器人工程、会计学、农业智能工程专业,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促进专业内涵建设。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教学方法评价过程中继续深化改革。加大零壹双创孵化基地等学生创业场所的建设力度,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通道。”安徽科技学院副院长郭亮介绍,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等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合适的实践锻炼。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7-24 16:00:13 作者:李景 文章来源:蚌埠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