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实验七 畜禽绦虫病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4 | ||
| ||
实验七、畜禽绦虫病 一.内容: 1.解剖猪蛔虫 2.猪蛔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观察。 3.鸡蛔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观察。 4.鸡异刺线虫和虫卵的形态观察。 5.血矛属线虫的形态观察。 6.旋毛虫幼虫形态观察。 7.猪蛭形巨吻棘头虫成虫及虫卵形态观察。 8.猪后圆线虫形态观察。 9.猪蛔虫阻塞胆道、肠管的病理标本观察。 二.目的: 1.认识各种蛔虫的形态特征,并通过对猪蛔虫的剖解,了解线虫的一般解剖构造。 2.认识各种蛔虫卵的形态特征。 3.能够区别鸡异刺线虫成虫、虫卵和马尖尾线虫成虫、虫卵与各种蛔虫的区别。 三.参考资料: 本次实验所观察的虫体同属于尾感器亚纲Secernentea,蛔目Ascarida。 猪蛔虫、马副蛔虫、牛新蛔虫、鸡蛔虫及鸡异刺线虫分别属于蛔虫亚目Ascaridata中的蛔科Ascaridae,副蛔属Parascaris;无饰科Anisakidae中的新蛔属Neoasaria;禽蛔科Ascardiidae中的禽蛔属Ascaridia;异刺科Heterakidae中的异刺属 Naterakiso;马尖尾线虫属于蛔目、尖尾亚目Oxyurata,尖尾科Oxyuridae中的尖尾属Oxyuris。 1、解剖猪蛔虫: 在解剖盘中注入清水,使之淹没虫体,然后将虫体背面向上,两端用大头针将虫体固定在蜡盘上(插针方向应向外倾斜约45°)。再用镊子轻轻固定虫体中段,用剪刀沿前背中线,将体壁先剪一个切口,然后使切口两端扩大(剪时要小心,避免损伤内部器管)。从身体的前端,用解剖针将体壁与内部器管分离,并将体壁固定(用大头针)于两侧的蜡盘上,使内部器宫外露,进行下述观察。 体壁和假体腔 体壁很厚,外表被有较厚的角质膜,内表面呈绒毛状,这是由于肌皮细胞的原生质部向假体腔突出而形成的。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隙就是假体腔,腔内充满体腔液。 消化系统 为一条简单的直管构造。口位于三个唇瓣之间,口孔向内通至咽,咽道为一三角形的小管,向后通入略为扁平的食道,食道连于肠,终止于虫体后端的肛门(雌虫)或泄殖腔(雄虫)。 生殖系统 雄虫的生殖器管为单管型。睾丸是一条很细长的管子,迂迥盘曲于假体腔中,睾丸之后较为扩大的管子是输精管,但在外形上不易与睾丸区别。输精管后最为膨大的部分为贮精囊,射精管位于贮精囊的末端,比较细,最后与直肠(靠近肛门一段很短的肠)汇合开口于泄殖腔,由泄殖孔通于体外,有交合刺一对,等长,较粗,白色,长约2毫米。雌虫生殖器官为双管型,卵巢是一对细长的管子,也迂迥盘曲在体腔中,输卵管是卵巢之后靠近子宫的细管,外形上与卵巢也不易区别。子宫是连接输卵管较为粗大的部分,其内贮藏大量的虫卵,二条子宫在腹面汇合后形成一条短细的阴道,通向雌性生殖孔。 横切面观察 取蛔虫横切面玻片标本,先用放大镜观察。了解各器官的位置,然后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体壁 角质层 是体壁的最外一层,较厚,无细胞结构。 表皮层 在角质的下方,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肌肉层 位于表皮层下,仅有一层纵肌,被体线分割为四条肌带。 体线 即背线、腹线和侧线,都是由表皮层加厚的部分。背线和腹线较小,有神经索通过(但不易看到),侧线较为明显,有排泄管通过,管腔切面通常可以见到。 假体腔 为体壁与内部器官之间的空腔。 肠 在假体腔中,切面呈扁圆形,肠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 生殖器官 位于假体腔中。 卵巢 断面较小,中央有轴索,围绕轴索有呈车轮辐射状排列整齐的细胞。 输卵管 断面为小圆形,中央无轴索,但有较大的管腔,在管腔内有时可以见到未成熟的虫卵。 子宫 在切片上为最大的圆形断面,管腔很大,其内充满了很多较为成熟的虫卵。 2.猪蛔虫,Ascaris suum 宿主及寄生部位:宿主是猪,主要寄生于小肠。 形态特征: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黄色,死后为苍白色,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头端有三个唇片,一片背唇较大,在两侧各有一个大乳突;二片腹唇较小,在外缘内侧各有一个大乳突,外侧各有一个小乳突。三个唇片排列成呈品字形,之间为口腔。雄虫比雌虫小,大小为15~25×0.3厘米,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鱼钩,泄殖腔开口距尾端较近。有交合刺一对,一般是等长的,长约2毫米,肛前和肛后有许多小乳突。雌虫大小为20~44×0.5厘米,虫体较直,尾端稍钝,不弯曲,阴门口于虫体前1/3与中1/3交接处附近的腹面中线上,肛门距虫体末端较近。 虫卵:受精卵为短椭圆形,大小为50~75540~50微米,黄褐色,卵壳厚,由四层组成,最外层为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内为真膜,再内为卵黄膜,随粪刚排出的虫卵,内含一个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与壳之间的两端形成新月形空隙。未受精卵长,平均大小为90×40微米,多数没有蛋白质膜,整个卵壳较薄,内容物为很多油滴状的卵黄颗粒和空泡。 3.鸡蛔虫Ascaridia galli 宿主及寄生部位:宿主是鸡,寄生于小肠内。 形态特征:虫体黄白色,表皮有横纹,头端有三个唇片。雄虫长26~70毫米,尾端有尾翼和10对乳突;肛前乳突3对,肛侧乳突1对,肛后乳突6对。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肛前吸盘,具有厚的角质边缘,交合刺两根,近于等长,长0.65~1.95毫米,雌虫长65~110毫米,肛门开口于虫体中部。 虫卵:椭圆形,大小为70~90×47~51微米,壳厚而光滑,深灰色,新排出时内单个胚细胞。 4.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e 宿主及寄生部位:宿主是鸡,其它禽鸟亦可做为鸡异刺线虫的宿主,寄生在鸡的盲肠中。 形态特征:虫体小,白色,头端略向背面弯曲,口缘有三个不明显的唇片,有侧翼膜,向后延伸的距离较长。雄虫长7~13毫米,尾直,末端尖细,交合刺2根,不等长,左边的长2~2.17毫米,右边的长0.7~1.1毫米。有一个圆形的泄殖腔前吸盘,有12对尾乳突。雌虫长10~15毫米,尾细长,生殖孔位于虫体中部稍后方。 虫卵椭圆形,灰褐色,壳厚,内含单个细胞,大小为65~80×35~46微米。 5.血矛属Haemonchus线虫属圆形亚目中的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又称捻转胃虫,寄生于反刍兽的第四胃和小肠。 ①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 形态特征:虫体呈一种纤细柔软淡红色的线虫。在解剖时从真胃中收集到的虫体,雄虫呈淡红色,雌虫由于白色的生殖器官和红色肠管相互扭转形成红白二线互相捻转的特征。但经固定液固定保存的虫体则呈淡黄色,雄虫经固定后由于交合伞的两侧叶较长向内侧卷曲,相互接触,形成针孔状,故使整个雄虫虫体伸直时外形似一缝针。虫体头端细,具有不发达的口囊,口囊内背侧有一角质矛状小齿,称背矛,距头端0.3~0.5毫米处,在虫体两侧有一对向后伸出的颈乳突。雄虫长18~30毫米,交合伞侧叶狭而长,由平行伸出的腹肋、侧肋和外背肋所支撑,背叶小,不对称,偏位于左侧,由一个“人”字形的背肋以支撑,交合刺二根,近于等长,约为0.36─0.50毫米,末端具有不明显的小钩,导刺带梭形。雌虫长26~32毫米,生殖孔开口于虫体后半部,开口处前方有一唇片状悬垂物,称“阴门盖”,有时阴门盖呈球形。 虫卵椭圆形,灰白色,在初排出的粪便内的虫卵内含16~32个细胞,大小为75~95×40~50微米。 ②似血矛线虫H.similis 形态特征:在形态上与捻转血矛线虫相似,但背肋较长,其上两个小分枝也较长。交合刺末端有比较明显的小钩。雌虫生殖孔开口处也有一唇片状阴门盖,生殖孔开口于唇的尖端。 虫卵:同捻转血矛线虫。 ③柏氏血矛线虫H.placei 形态特征:形态上与捻转血矛线虫一致,但不同的是寄生于牛的雌虫阴门盖呈舌片状,寄生于羊的雌虫阴门盖呈小球状。 虫卵:亦同捻转血矛线虫。 6.旋毛虫幼虫又称肌旋毛虫,其成虫称肠旋毛虫。在分类学上属于毛首亚目,毛形科Trichinellidae。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猪、犬、猫、 鼠类、狐狸、狼、野猪等均能感染。 形态特征:旋毛虫是一种很小的线虫,虫体前半部为食道,食道的前部为一空管,后部为一串念珠状细胞构成,虫体后部稍粗。雄虫体长1.4~1.6×0.04~ 旋毛虫幼虫往往在一包囊内,包囊椭圆形,长约 7.猪蛭形巨吻棘头虫M.hirudinaceus属于少棘科Oligacanthorhynchidae巨吻属Macracanfhorhynhus。 宿生及寄生部位:寄生于猪的小肠,以空肠为最多。也感染野猪、狗和猫,偶见于人。 形态特征:虫体呈乳白色或淡红色,长圆柱形,前部较粗,后部较细。体表有横皱纹,吻突小,呈球形,有5~6行小棘,每行6个,雌雄虫具有明显的区别,雄虫短小,雌虫体长。雄虫体长7~15厘米,呈逗点状,生殖器官占体腔的2/3,睾丸由肌质空索状带固定着,睾丸通到输精管,有八个前列腺开口于输精管腔中,交合伞呈圆屋顶状。雌虫体长30~68厘米,生殖器官构造很特殊,年幼期有卵巢,位于韧带内,随虫体成长韧带破裂,卵巢崩解为卵块,卵块渐变为卵细胞,经过一个时期成熟而由极复杂的排出管道排出体外。 虫卵为椭圆形,长为89~100微米,宽为42~56微米,卵膜4层,外层薄,无色易破坏,第二层厚呈深褐色,有不规则的沟纹,很象扁桃壳,卵内含有已成形的具有小棘的棘头蚴。 中间宿主:为金花龟属的金龟子Celomaaurata、鳃角金龟属的普通鳃角金龟子Melolntha vulgaria鳃角金龟子M.melolontha及其它甲虫。 8.猪后圆线虫属于圆形亚目,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 中的后圆属Metastronglus。 ①野猪后圆线虫M.apri(又称长刺后圆线虫M.elongatus) 宿主及寄生部位: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形态特征:虫体呈丝线状,口囊有一对三叶侧唇,食道呈棍棒状。雄虫长11~25毫米,宽0.16~0.225毫米,交合伞小,前侧肋大,顶端膨大,中侧肋和后侧肋融合在一起,背肋极小,交合刺呈丝状,长4~4.5毫米,末端呈单钩形,无引器。雌虫长20~50毫米,宽0.4~0.45毫米,阴道长,超过2毫米,尾长90微米,稍弯向腹面。 虫卵大小为51~54×33~36毫米。 ②复阴后圆线虫M.pudendotectus(又称短阴后圆线虫) 宿主及寄生部位:同上。 形态特征:形态和前种相似。雄虫长16~18毫米,宽0.27~0.295毫米。雌虫体长22~35毫米。与前种的区别是(1)交合伞较大;(2)交合刺短,长仅1.2~1.4毫米;(3)交合刺末端有双钩;(4)有导刺带(引器);(5)雌虫尾部直;(6)阴道短,长仅0.5毫米;(7)阴门和肛门上盖有膨大的瓣膜。 虫卵长57~63微米,宽39~42微米。 9.猪蛔虫阻塞胆道,肠管的病理标本:略 四.作业: 1.比较猪蛔虫、牛新蛔虫和马副蛔虫的外形,说出其区别点。 2.绘出猪蛔虫卵、鸡蛔虫卵图。 3.绘出鸡异刺线虫前端和尾端图。 4.绘捻转血矛线虫的形态特征图,注明各结构名称。 5.绘长刺后圆线虫头端、雄虫尾部及雌虫尾部图。 6.绘旋毛虫在肌肉中寄生图。 7.绘猪蛭形巨吻棘头虫头端及虫卵图。 |
||
文章录入:dwjscx 责任编辑:dwjscx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Copyright © 2010 安徽科技学院精品课程组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安徽科技学院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精品课程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