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2009第一学期动物寄生虫病学试卷A答案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4 | ||
| ||
安徽科技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动物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 期末试卷(A)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 暂时性寄生虫:指当需要吸血时只短暂地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如蚊子、臭虫等。 2. .终末宿主: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3. 带虫现象:某种寄生虫病在自行康复或治愈之后,宿主对寄生虫保持一定的免疫力,但仍保持一定数量的虫体感染,这种宿主称为带虫者,这种现象成为带虫现象。 4. 双名制命名法:“双名制命名法”简称“双名法”,即以拉丁文记载物种的名称,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两个词连在一起,作为物种的名称(翻译成中文后,就是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5. 治疗性驱虫:动物已经发生了某种寄生病,为了控制该病,减少动物死亡,降低经济损失而进行的驱虫。 二、单项选择题(15分,每小题1分) 1.B 2.A 3.A 4.B 5.A 6.A 7.B 8.A 9.A 10.C 11.A 12.A 13.A 14.B 15.B 三、填空题(20分,每空0.5分) 1. 囊尾蚴,似囊尾蚴,裂头蚴,棘球蚴,多头蚴,原尾蚴 2. 终末宿主,中间宿主 3. 有轮赖利绦虫,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 小肠 4. 四,五 5. 长刺后圆线虫,复阴后圆线虫,萨氏后圆线虫,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蚯蚓 6. 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 7. 表皮层内,咀嚼式口器;皮肤表面,刺吸式口器 8. 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 9. 肝脏,肺脏 10. 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反刍兽,肝脏胆管和胆囊,椎实螺 11. 长江以南,皮肤,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尾蚴,钉螺 四、简答题(15分) 1. 夺取宿主的营养(1分),机械性损伤(1分),毒素作用(1分),引入其他病原体(1分) 2. 根据线虫在发育过程中需不需中间宿主参与,可将线虫的发育分为两种类型,即不需中间宿主参与的,称为直接发育型,以这样方式发育的线虫称为土源性线虫(2分);需要中间宿主参与的称为间接发育型,以这样方式发育的线虫称为生物源性线虫。(2分) 3. 猪囊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华枝睾吸虫病,旋毛虫病,姜片吸虫病等,任举出一种得1分。 4.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每空0.5分) 5. 饱和盐水漂浮法 原理:采用密度高于虫卵的漂浮液,使粪便中的虫卵与粪便分开而漂浮于液体表面,然后进行检查。(1分) 适用范围:适用于虫卵比重较小的寄生虫卵如大多数线虫卵,绦虫卵等的检查。(1分) 水洗沉淀法 原理:利用虫卵比重比水大的特点,让虫卵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沉淀于容器底部,然后进行检查。(1分) 适用范围:适用于虫卵比重较大的寄生虫虫卵如吸虫卵,棘头虫卵的检查。(1分) 五、问答题(30分) 1. 内容:(一)寄生虫方面的内容(1.5分): (1).从寄生虫的幼虫感染宿主带它们成熟排卵所需的时间; (2).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寿命; (3)寄生虫的散布及其在自然界的生存条件。 (二)宿主方面的内容(2分): (1)研究中间宿主的状况; (2)搞清贮藏宿主和病原体接触的困可能性以及家畜与贮藏宿主接触的机会; (3)寄生虫的感染来源和途径; (4)终末宿主方面的情况。 (三)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生活习惯、卫生状况、法律制度(1分); (四)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江河湖塘的分布、土壤土质等(1分)。 意义:(1)流行病学资料是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0.5分); (2)研究流行病学是探讨某些未知的寄生虫生活史的先导(0.5分)。 (3)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可诊断家畜寄生虫病(0.5分)。 2. 弓形虫的全部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在终末宿主(猫科中的猫属和山猫属)肠内进行球虫型发育,在中间宿主(哺乳类、鸟类等)体内进行肠外期发育(1分)。 猫吞食了弓形虫的包囊或卵囊,子孢子和速殖子和慢殖子侵入小肠的上皮细胞,进行球虫型的发育和繁殖。开始是通过裂殖生殖产生大量的裂殖子,经过数代裂殖生殖后,部分裂殖子转化为配子体,大、小配子体又发育成为大配子和小配子,大配子和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最后产生卵囊。卵囊随猫的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2-4天,发育为感染性卵囊(3分)。 在外界成熟的孢子化卵囊污染食物和水源而被中间宿主食入或饮入后释放出子孢子,通过口、鼻、咽、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皮肤侵入中间宿主体内的滋养体,均将通过淋巴血液循环侵入有核细胞,在胞浆中以内出芽方式进行繁殖。如果感染的虫株毒力很强,而且宿主又未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或者由于其它因素的作用,即可引起弓形虫病的急性发作;反之,如果虫体的毒力弱,宿主又能很快产生免疫力,则弓形虫的繁殖受阻,疾病发作得较缓慢,或者成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这样,存留的虫体就会在宿主的一些脏器组织(尤其是脑组织)中形成包囊型虫体(3分)。 回答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全者,根据评分细则酌情给分。 3. 原因:(1)蛔虫生活史简单(1分);(2)繁殖力强,产卵数多(1分);(3)卵对各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1分)。 预防:对本病须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是:消灭带虫猪,及时清理粪便,讲求环境卫生和防止仔猪感染 (1)定期驱虫(1分);(2)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1分);(3)保持猪舍和运动场的清洁(1分);(4)猪粪的无害化处理(1分);(5)预防病原的传入和增加污染(1分)。 4. 急性球虫病:(2分) (2)急性小肠球虫病:多见于中大鸡。患鸡拉酱油色血粪。病程可至数周或数月,病鸡逐渐消瘦,足和翅常发生轻瘫。 慢性球虫病(1分) 预防: (1)药物预防 :球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在使用时,必须经常地更换药物的种类,或几种抗球虫药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在鸡群中一旦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单独治疗,同群鸡立即进行药物预防。常用的预防药物有:氨丙啉、尼卡巴嗪、克球多等(2分) (2)疫苗预防:目前已有数种球虫疫苗,主要分为两类:强毒虫苗和弱毒虫苗。(1分) (3)加强卫生管理:鸡场内的粪便要及时清除,堆肥发酵,杀死卵囊。运动场上的表土要定期填换新土,饲槽、饮水器、鸡笼等用具都要经常清洗消毒(1分)。幼鸡和成鸡分群饲养。在温暖多雨的季节幼鸡的饲养管理上要特别加强预防措施,在饲料和饮水中可适当添加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1分) |
||
文章录入:dwjscx 责任编辑:dwjscx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Copyright © 2010 安徽科技学院精品课程组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登陆 版权所有:安徽科技学院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精品课程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