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实验一 蠕虫学粪便检查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4 22:21:53  文章录入:dwjscx  责任编辑:dwjscx

实验一    蠕虫学粪便检查法(一)

    一.内容: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3.粪便培养法。

    4.蠕虫卵的一般构造。

    5.虫卵与非虫卵的区别。

    二.目的:掌握粪便中蠕虫卵检查法的操作技术,并学习在显微镜下辨认吸虫卵、绦虫卵、线虫卵和棘头虫卵。

    三.参考资料:

    寄生蠕虫大部分寄生于家畜的消化道,它们的虫卵、幼虫和某些虫体或虫体断片通常和粪便一同排出。此外与消化道相连的器官(如肝、胰)中的寄生虫,其所产出的虫卵,也随粪便排出体外。呼吸道的寄生虫,其虫卵或幼虫随痰液排出,在痰液进入口腔后,多数又被咽下,因此也可以在粪便中查见其虫卵或幼虫,禽类泌尿生殖器宫内的寄生虫所排出的虫卵等,也同样出现在粪便中。因此粪便检查法是诊断这类蠕虫病的主要方法。

    检查时所采用的粪便材料一般尽可能取新排出的,这样可以使虫卵保持固有的状态。有时可直接由动物直肠采粪,更可减少混杂污染,取得更好的效果。

蠕虫学粪便检查法可分为:① 蠕虫虫体检查法,目的在于从粪便中发现整个虫体或节片,如莫尼茨绦虫,一般以肉眼直接检查;② 蠕虫虫卵检查法,目的在于从粪便中发现虫卵,如大多数的吸虫、绦虫和线虫;③ 蠕虫幼虫检查法,目的在于从粪便中发现幼虫,如牛、羊的网尾线虫等,随粪便排出的不是虫卵而是幼虫。

下面主要分述虫卵和幼虫检查法。

(一)   蠕虫虫卵检查法

1.直接涂片法:

    此法是最简便和常用的方法。但检查时被检的粪量少,检出率低。因此,本法只能作为辅助的方法,并且每次检查至少观察8~10张涂片,才能收到确切的效果。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1~250%甘油生理盐水,再用牙签、镊子或火柴棍挑取少量粪便加入其中,与甘油生理盐水混匀,夹去较大的或过多的粪渣,最后使载玻片留有一层均匀的粪液,其浓度的要求是将此玻片放于报纸(或书)上,能通过粪液膜模糊地辨认其下的字迹为宜。在粪膜上覆以盖玻片。置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先在低倍镜下顺序查找,发现虫卵,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如无甘油生理盐水时,可以用常水代替,加甘油可使标本清晰,易于观察,并防止粪膜过快蒸发变干。但是检查原虫的滋养体,必须以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不应加甘油,否则会影响其运动而妨碍观察。

2.饱和盐水漂浮法(费勒鹏法):

本法其基本原理为采用比重比虫卵高的漂浮液,使虫卵上浮于液体的表层,形成一层虫卵液膜,然后沾取此液膜进行镜检。此法简便有效,故在兽医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对于吸虫卵、后圆线虫卵及棘头虫卵,则由于它们的比重大于饱和盐水,故效果不理想。其操作步骤如下:

    先配制饱和食盐水溶液,配制时先将水烧开,然后加入食盐搅拌,直到不再溶解生成沉淀为止(1000毫升水中的约加食盐380),溶液用双层纱布或棉花过滤溶液,待凉后即可使用(凉后的溶液中,如出现食盐结晶,则表明该溶液是饱和的,合乎要求,其比重为1.18)。

    取粪便5~10,置于100~200毫升的烧杯中,先加少量饱和盐水,把粪便混匀,然后再加约为粪便的12倍量饱和盐水,并搅拌均匀,通过60目铜筛或纱布滤入烧杯中,静置半小时,则虫卵上浮;用一直径5~10毫米的铂金耳或铁丝圈与液面平行接触以沾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检查,也可将此滤液直接倒入试管内,补加饱和盐水使试管充满,加上盖玻片(盖玻片与液面完全接触,不能留有气泡),直立半小时后,取下盖玻片,覆于载玻片上镜检,可收到同样效果。

为了提高漂浮法的检出率,可用硫酸钠饱和液(1750硫代硫酸钠溶于1000毫升水中,其比重为1.4左右);硫酸镁饱和液(920硫酸镁溶于1000毫升水中,其比重为1.294);糖饱和液等来代替饱和食盐液。但需注意,如溶液的比重过大,则粪便其它成份也随虫卵浮在液面上,影响检出率。有时比重加大同时出现粘稠度增加,使虫卵浮起的速度减慢。常见虫卵及漂浮液的比重如下表:

               

    

    

    

1000毫升水中加入的试剂量(g)

    

1.145

饱和盐水

380

1.170~1.190

   

1.085~1.090

硫酸锌溶液

330

1.180

毛圆线虫卵

1.115~1.130

氯化钙溶液

85

1.050

猪后圆线虫卵

1.20以上

氯化钙溶液

440

1.250

肝片吸虫卵

1.20以上

硫代硫酸钠溶液

1750

1.37~1.39

姜片吸虫卵

1.20以上

饱和硫酸镁

920

1.26

华支睾吸虫卵

1.20以上

饱和硝酸钠

1000

1.20~1.40

 

    注:(一)盐类饱和液必须保存在不低于13的情况下才能保持较高的比重。

    (二)操作中粪便不能互相污染,使用过的工具必须消毒或另换工具才能检查第二个粪样,粪便不能搞错,特别在大面积普查工作中,每次检查都要有详细的记录,粪球要求新鲜,防止暴晒、腐败而失效。

    (三)镜检时一定要详细观察,严格区别虫卵与非虫卵。

    3.粪便培养法

    圆形目所属线虫种类很多,其虫卵在形状和大小上又很难区别。有时为了区别这些线虫的种类,常将含有虫卵的粪便加以培养,待其中虫卵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时,再检查幼虫,根据第三期幼虫形态上的差异加以鉴别。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待检的新鲜粪便塑成半球形,放在平皿内(如果羊粪、马粪因其本来就已成球形可直接放在平皿内),加少许水(如粪已很稀,就不必加水),放在25~30温箱中(夏天可在室温内)培养。根据具体情况,每天加少量水,使粪便保持一定的湿度,经7~10天的培养,卵即孵化成幼虫,并经二次脱皮,变为第三期幼虫,即具有感染力的幼虫,然后将培养的幼虫连同粪便一起用贝尔曼法分离出幼虫,进行镜检鉴定。

    应该指出:有些非常活跃的侵袭性幼虫常常离开粪便跑到潮湿的的平皿壁上,我们除了检查平皿内的粪便外,还须用水仔细冲洗平皿壁,将所得的液体与粪便一起倒入贝尔曼装置内,或单独用离心机进行分离后镜检。

    如果是为了研究某种蠕虫卵或幼虫的生物学特性,那就必须将待检粪便用蠕虫检查法加以处理,将同种的虫卵或幼虫搜集在一起,放于平皿内在25~30的温箱中进行培养,平皿内必须预先放好培养基。对于吸虫卵、绦虫卵、棘头虫卵和大多数线虫卵,可用水或生理盐水做培养基。最好的培养基是灭菌的粪便或粪汁,尤以后者为佳,因为用粪汁培养虫卵或幼虫时,可以直接将培养有虫卵的平皿放于显微镜下,观察虫卵或幼虫发育情况。粪便和粪汁的灭菌方法是在100的温度下煮沸2小时,接种虫卵或幼虫时,须先将粪汁用棉花过滤,这样在观察时就比较清晰,易于鉴别。

    四.各种蠕虫虫卵的一般构造:

    (一)线虫卵的一般特征: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一般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大多数虫卵的外形是对称的,卵壳多由四层膜组成。最外一层卵壳多数是平滑的;有的有结节;有的有小凹陷等。内含有多个细胞或一个已发育的幼虫;多为无色,透明、有些呈白色、褐色或黄褐色。

    (二)吸虫卵的一般特征: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卵壳由数层膜组成,厚而坚实。大部分吸虫卵其一端有一小盖卵,内含有许多卵黄细胞及一个胚细胞,或含有一个已成形的毛蚴,常呈黄色、黄褐色和褐色。

    (三)绦虫卵的一般特征:圆叶目绦虫卵多呈三角形,立方形或近似圆形,大小不一,外层数多较厚,内有一个特殊的梨形器,梨形器内包含有一个六钩蚴,多为无色,少数为黄色或黄褐色。

    假叶目绦虫卵近似吸虫卵。

    (四)棘头虫卵的一般特征:多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卵壳很厚,外膜上常呈点窝状或蜂窝状构造。卵内中央有一个长椭圆形的胚胎,胚胎的一端有六个小钩,多呈棕黄色。

    五.虫卵与非虫卵的区别:

    虫卵:都有一定的卵壳结构,并且都有一定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多数都是两侧对称的,内含有卵细胞或一个已发育的幼虫或毛蚴。

    非虫卵:在粪便中容易与虫卵相混淆的杂物有各种植物细胞、花粉颗粒、脂肪球汽泡、真菌孢子、螨类及其卵、纤毛虫、体细胞、结晶等等。但这些物质,由于种类不同,其形状、大小、颜色也各不相同。如各种植物细胞,有的呈螺旋形,有的呈双层环状物,也有呈铺石状。但都有明显的细胞壁,与虫卵结构显然不同。各种花粉颗粒往往多带有一定的颜色,易误认为蛔虫卵,但花粉颗粒没有卵壳的构造,表面呈网状或锯齿状,仔细观察,可以区别。脂肪球和气泡之类,亦很象虫卵。但脂肪球和汽泡往往大小不一,无色,且折光性很强,周围壁很厚,而内部是空虚的,不具有虫卵的一般结构。总之,粪渣中与虫卵易混淆的杂物较多,但只要掌握虫卵的构造和特征是可以辨认的。有时某物与虫卵分辨不清,也可用解剖针轻轻推动盖玻片下的东西滚动,这样往往可以把虫卵和其它物体区别开来。

    六.作业:

    1.在显微镜下怎样识别虫卵与非虫卵?

2.任选绘一虫卵形态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