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08-2009第一学期动物寄生虫病学试卷B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14 22:32:24  文章录入:dwjscx  责任编辑:dwjscx

安徽科技学院2008009学年第一学期《动物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

期末试卷(B)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15分,每小题3)

1. 多宿主寄生虫:指对宿主无严格选择性,能寄生于多种宿主的寄生虫。

2. 中间宿主:是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 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体的某种寄生虫病的发病原因和条件、传播途径、发生发展规律、流行过程及其转归等方面的特征,也包括对某些个体的寄生虫病的上述诸方面的研究。

4. 媒介:通常是指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

5. 预防性驱虫:对已感染寄生虫但未出现症状或有发生寄生虫病的可能性时,对动物进行有计划性的驱虫。

    回答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全者,根据评分细则酌情给分。

二、单项选择题(15分,每小题1分)

1. A  2.B  3.B  4.D  5.B  6.B  7.A  8.B

9.D  10.A  11.A  12.D  13.D  14.A  15.B

三、填空题(20分,每空0.5分)

1.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2. 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

3. 卵生,卵胎生,胎生

4. 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枝睾阔盘吸虫

5. 终末宿主,中间宿主,肌纤维

6. 虫卵,幼虫,若虫,成虫

7. 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地螨

8. 长江以南,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尾蚴,钉螺

9. 扁卷螺,猪、人(或猪),小肠

10. 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

11. 动物驱虫,外界环境除虫,消灭中间宿主和媒介,保护性预防措施

四、简答题20分)

1. 囊尾蚴(0.5分),似囊尾蚴(0.5分),裂头蚴(0.5分),棘球蚴(0.5分),多头蚴(0.5分),原尾蚴(0.5分)

2. 1猪蛔虫的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1分)2猪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1分)3猪蛔虫虫卵不仅卵壳厚,而且卵壳外有蛋白质膜,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1分)。

3. 经口感染(1分) 经皮肤感染(1分)  接触感染(1分)  胎盘感染(1分),经媒介感染(1分)

4. 任意写出5种寄生于肠道的寄生虫都可以,每写出一种给1分,共5分。

5. 直接涂片法(1分)、饱和盐水漂浮法(1分)、沉淀法(1分)、尼龙筛兜集卵法(1分)

      以上简答题,回答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全者,根据评分细则酌情给分。

五、问答题30分)    回答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全者,根据答题要点酌情给分。

1. 该场羔羊可能患有绦虫病(1分)

诊断:(1)取粪便中的白色节片物镜检,看是否绦虫的特征(1分)。

2)取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查虫卵(1分)。

防治:(1)化学药物驱虫。

2)杀灭中间宿主的传播媒介。

3)环境除虫。

4)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消毒等

5)危害严重的,政府制定同一的防制计划,强制执行(5分,每条1分)。

 2. 1)坚持卫生检验制度: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囊蚴猪肉,不得直接食用,感染少可按以下方法(煮沸、盐腌、冷冻)处理后,并经囊蚴活力检验后才可利用2分)

2查治病人,杜绝传染源1分)

3加强人粪管理和改变猪的饲养方式,做到人有厕所,不随地大便,养猪施行圈养,厕所与猪圈分设。人粪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作肥料2分)

4)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的或不熟的猪肉,切生熟肉的刀和案板分开,以防止感染猪带绦虫(1分)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猪囊尾蚴病的危害和感染途径与方式的认识。1分)

3. 临床症状显著与否常与感染强度和机体的抵抗力、年龄、畜别、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轻度感染往往不表现症状,感染数量多时(牛约250条成虫,羊约50条成虫)则表现症状,但幼畜即使轻度感染也可能表现症状。根据病程一般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类型(1分)。

    羊:绵羊最敏感,最常发病,死亡率也高。

急性型(童虫移行期):多发于夏末、秋季和初冬季节,病势猛,使患畜突然倒毙。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衰弱易疲劳,离群落后。叩诊肝区半浊音扩大,压痛敏感,迅速发生贫血,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粘膜苍白(1.5分)。

    慢性型(成虫寄生期):多见于冬末初春季节,患羊耐过急性经过后多转为慢性,此型甚多见。主要表现贫血症状,粘膜显著苍白,食欲不振,异嗜,极度消瘦,毛干易落,行动缓慢,眼睑、颌间、胸下和下腹部出现水肿。母羊乳汁稀薄,怀孕羊往往流产,终于衰竭死亡。有时可拖至次年天气转暖,饲料改善后逐步恢复(1.5分)。

    牛:多呈慢性经过。虫体未到达肝脏时往往不显症状,但随着虫体的生长,症状也日趋明显。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呈现营养障碍,食欲不振或异嗜,下痢,周期性瘤胃膨胀,前胃弛缓,被毛粗乱无光泽,贫血、消瘦,下颌、胸下水肿。肝区扩大或有黄疸。母畜不孕或流产,公畜繁殖力降低。此时如不及时治疗,最后可能陷于极度衰弱而死亡(2分)。

    为有效地预防片形吸虫病,必须根据其流行病学和发育史的特点,制定综合性防治措施。

    定期驱虫;粪便处理;消灭中间宿主;注意保护水源(2分)。

4. 鸡吞食了被孢子化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而发生感染(1分),感染性卵囊在宿主的消化液作用下,释放出子孢子,。释放出的子孢子迅速侵入肠上皮细胞,发育为裂殖体,裂殖体核分裂成许多小核,小核连同周围的原生质形成裂殖子(2分)。裂殖体形成大量裂殖子后,使上皮细胞遭到破坏,裂殖子逸出,侵入新的上皮细胞,再进行裂殖生殖,如此反复,使上皮细胞遭到严重破坏,引起疾病发作(2分)。无性生殖经若干世代后,一部分裂殖子转化为小配子体,后者分裂为许多小配子,一部分裂殖子转化为大配子,小配子和大配子接合成为合子,合子周围迅速形成一层被膜,成为卵囊(1分)。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数日发育为感染性卵囊(1分),被宿主吞食后,重新开始其在宿主体内的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1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