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专业课的一个必须的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形体图示、图解的表达方法,并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空间想象、空间构思和图解空间建筑形体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科研提供图示和图解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学习投影理论和国家建筑制图标准以及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提供循序渐进的空间思维学习体系和专业绘图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需的基础,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投影绘制工程图的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2、为学生学习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样打下基础;掌握正投影、剖断面图、阴影透视图、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3、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养成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学时分配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
*理论学时包括讨论、习题课等学时。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与教学要求一览表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3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简化画法,理解剖面图的分类,掌握组合形体剖面图、断面图的画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等测图的画法、正面斜二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组合体正等测图的画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视图 1.基本视图 2.斜视图 3.局部视图 第二节 剖视图 1.剖视图的概念 2.画剖视图 3.剖切方法 第三节 断面图 1.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2.断面图的画法 第四节 简化画法 1.对称简化画法 2.相同要素的简化画法 3.拆断画法 第十章 建筑施工图(6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建筑施工的分类,理解各种施工图样的形成,掌握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的画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 教学难点:建筑剖面图、楼梯详图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筑施工图概述 1.建筑施工图的分类 2.建筑施工图的有关规定 第二节 建筑施工图 1.房屋的结构组成 2.建筑平面图 3.建筑立面图 4.建筑剖面图 5.建筑详图 第十一章 阴影与透视(9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阴影的作图和透视图的形成,理解透视图中各名词的含义,掌握建筑形体透视图的画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 教学难点:建筑剖面图、楼梯详图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阴影的基本作图方法 1.阴影的基本知识 2.阴影的基本作图方法 第二节 直线和平面的阴影 1.直线的落影作图求方法 2.平面落影的作图 第三节 曲面体的落影 1.圆面的落影 2.圆柱的落影 第四节 点、线、面的透视 1.透视的概念及基本术语 2.点的透视画法 3.直线透视的画法 4..平面的透视 第五节 圆的透视 1.水平位置圆的透视 2.垂直于地面的圆的透视 3.蘑菇亭的透视 第六节 透视图的画法 1.视线迹点法(建筑师法) 2.网格法 3.量点法 4.透视图上的简捷画法 五、教学方法或手段 1、教学方法方面,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注重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而主要采用讲授法,注意教与学的互动,辅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学导式、自学辅导式、网上助学式和合作式学习方式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方面,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采用多媒体、CAI课件,辅助使用网络共享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考核方式及评价要求 1、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推进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主要考核方式为课堂测试、课堂试讲、出勤率、实验图纸绘制、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2、考核成绩确定:课堂测试、课堂试讲、出勤率共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实验图纸绘制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七、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 《建筑图学》,邓学雄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第二版; 《园林工程制图习题集》,吴机际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第三版 参考书目: 《园林工程制图》,吴机际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建筑制图》,何斌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建筑图学习题集》,太良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八、说明 此大纲适合72学时的《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教学使用。
|
Copyright (C) 2014 A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 版权所有 编号:Xj201415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