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于10月底启动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工作,对我校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和校级以上精品课程进行检查评估。在课程负责人自评和学院初评的基础上,校课程建设评估工作组采取重点审核初评优秀课程、随机抽查合格课程的办法,对全部核心课程进行评估。11月29日下午,校长刘宁、副校长刘朝臣亲自担任课程建设评估工作检查组长和副组长,在新图书馆十楼、九楼会议室,对初评优秀课程进行了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审核。
副校长刘朝臣强调了此次课程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位专家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专家对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找出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建设过程,加强过程管理,严防流于形式,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审核性评估,打下良好基础。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严格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这次核心课程评估不仅是对学校课程整体建设质量的一次检验,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各二级学院均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为评估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植物科学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合力推进评估工作,带领评估课程组全体成员积极聆听、记录专家建议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
通过核心课程评估发现,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核心课程特色明显,核心课程建设改革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课程考核更加注重课程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做”一体化和理实合一的理念在应用型专业得到全面彰显。值得一提的是,文科类英语专业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在课程建设中注重体现科研促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作为省级精品课程《兽医药理学》,在课程建设中真正体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引领作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优秀;《动物寄生虫病学》能够在教学内容中积极融入本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手段多样化,能够与企业联合开发校本教材,体现了应用型课程特点;《会计信息系统》在课程建设中重视课程习题库、网站建设,强调过程管理、过程评价,实践考核比例较为合理;《供应链管理》采用获奖教材,教科研成果丰富,积极主动与地方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特色鲜明;《种子检验学》教学文件规范齐全,教学质量评价成效显著,教学效果显著;《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定位准确,建设思路清晰,材料积累丰富,校企合作成效明显,课程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在评估检查中也发现个别课程建设质量偏低、改革思路不明显,支撑材料没有归档或归档混乱,建议学院领导和有关专家加强指导。
教务处长郭亮在听完专家汇报后,强调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希望各二级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从核心课程负责人遴选、核心课程大纲制定,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充分体现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开发应用型课程和应用型教材,同时还进一步加强对课程建设材料整理归档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凝练课程特色,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以更优质、更富有特色的应用型重点建设课程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他表示教务处会后要认真整理汇总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和核心课程项目组,对于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得分靠后的学院,要重点进行整改,评估专家组一周后再次进行检查评估。课程建设质量评估专家组一致同意,《兽医药理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会计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种子检验学》、《园艺植物栽培学》评估检查结果为优秀,其余课程均为合格以上。一周后专家重点复查的课程为《经济法》、《刑法》、《英美文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