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系列报道之九:以研促学 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迎评系列报道之九:以研促学 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科研是高校发展的动力”。近三年来,我校教师主持承担了近600项科研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校领导说,老师们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直接用于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
 

  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特别强调科研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要求和鼓励教师以自己科研成果和心得,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实现科研教学相得益彰。

  全国优秀教师刘正教授常年活跃在科研与教学第一线。他先后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5项,他将科研项目——“糯玉米杂交种凤糯2146、凤糯476的示范”作为典型案例穿插进《农业推广学》等本科课程教学中,给本科生传授了最新知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汪建飞教授,将科研成果“氨酸法生产氨基酸有机无机复混肥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引入本科生教学,作为《土壤肥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坚持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以科研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从而达到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撰写专著、教材、举行学术讲座等,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近三年,我校有26项科研成果分别编入28本本科生教材,有122项科研成果写入教案并纳入课堂教学,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前沿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科研促进学生教学条件改善。高水平大范围的科研,改善了我校的实验教学条件。目前,我校拥有7个科研型实验室,32专业实验室,7个基础教学实验室,共同构成了服务于本科教学与科研的实验教学平台体系。

  学校鼓励科研平台(基地)对大学生开放,使科研资源最大限度服务本科教学,并积极吸收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2012年,仅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就吸纳108名本科生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家禽疫病防控检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聘用学生助理实验员30人,开展不同血清型MD疫苗免疫的定量、区分及其免疫监测与评价新技术的研究等工作。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本科生开设《肥料加工与营销》选修课,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研成果改造更新了实验条件,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硬件。近三年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经费达2000多万元,教师利用科研经费购置400多件试验仪器设备并用于本科教学,总经费达500余万元,受益学生达6000余人。我校教师自制出 “足跖容积测量仪”等26套实验设备,用于开设32门实验课,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对接活动,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实习基地。近三年来,我校积极组织参与教育厅组织的淮北、马鞍山、宿州等地的产学研对接活动,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近期,我校与蚌埠市、滁州市、阜阳市有关行业企业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这些地方同时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园艺厂、良种厂、肥料厂等一批社会实践和校外实习基地。

  以科研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增强。我校在2001年即启动大学生创新课题,是省内设立大学生创新课题比较早的高校。目前,已有十批次1049项课题累计6000 多名在校大学生受到创新课题资助。我校开展大学生科研计划,在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科研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鼓励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尽可能结合教师的科研情况及社会实际进行选题。三年来,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教师科研及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0多篇,获批专利9项,制作发明创造实物近90项,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科研价值。
 
   大学生参加科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效果明显。据统计,近三年,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和学术活动中共获奖励105项,其中,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二等奖3次,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4次,全国高校餐旅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4次,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安徽赛区决赛区决赛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5 14:52:22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