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案绪言

绪言

第一节、概念、内容和任务

疾病从某种含义上来讲是在提供了机体所需要的营养和环境因素的条件下不能正常执行生理机能。因此,不仅临床病畜属于检查范围,对于那些只是没有达到预期生理机理而在临床上并无疾病的牲畜也应该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临床上以为是机能衰退或没有达到预期指标的那些疾病不一定是亚临床疾病,它在临床上是能被认识到的,但可能只是象瘦弱那样的性能不佳,而没有定位于特定系统的临床症状。在另一些情况下,如不测定生产能力,例如每天的乳产量或增重率,则畜主不可能发现任何异常。临床诊断学就是认识疾病的科学和方法,即借询问病史、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各种方法,详细和全面地检查病畜,综合其各种症状和变化,并考虑病原、病因和发病机制,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类别,最后确定病名,即提出诊断。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研究对动物进行调查和检查的各种方法;②患病动物在病理状态中所表现的各种症状特征及其发生原理及临床意义;③构成疾病诊断的认识论和方法学。临床诊断学是全部临床课程的入门,是主要临床课程的预备知识,是一门桥梁学科。由于它和内科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有人也称为内科诊断学或基础内科学。在某些情况下,就是要对动物最详尽的检查和对畜主是仔细的询问,任何一方面的检查不充分都会导致错误。其主要内容包括:

1、对待病畜的方式和方法:检查方法、器械使用方法。

2、病理状态中所发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共同症状以及个别器官和系统疾病的特征症状(如心杂音、尿内的蛋白质及上皮细胞等)。这一部分称症状学。辨证论治

3、建立临床诊断结论的理论研究。要注意许多病例,最初提出的诊断是正确的,但治疗无效。这也完全有可能的,如果治疗时没有考虑到个体特性、神经类型、疾病的性质、发展程度以及并发症等,则治疗往往无效。因此,要进一步把临床诊断变为个体诊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研究某一疾病不能仅仅看作是一个局部过程,而应该考虑整个机体及其个体特性、反应性及稳定性等参与疾病过程。

(一)概念

1、兽医临床诊断学——是研究检查病畜、分析症状和认识疾病的基本理论及其方法的学科。

2、诊断——就是对畜禽所患疾病本质的判断。

3、疾病——是机体与一定病因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的斗争过程。

4、症状——是在疾病过程中,动物所表现的病理性(组织器官的机能紊乱)异常现象。

5、病史——患病动物发病经过情况的资料。

6、预后——是对疾病的相对持续时间(发展趋势)、可能的转归(指疾病的结局)和动物的使用价值等作出判断。

(二)内容      

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特殊诊断和建立诊断四个部分。

1、临床诊断:介绍临床检查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方法学)。还介绍畜禽患病时的各种临床表现(症状)的主要特征、产生原理、以及所反映的病理过程的性质,即临床意义的内容。包括:

1)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

2)整体及一般检查序

3)系统检查

4)诊疗技术

2、实验室诊断,包括:

1)血、粪、尿常规检验

2)血液生化检验

3、特殊诊断,包括x线、超声、心电描记等。

4、建立诊断,包括:

1)建立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2)各器官、系统的综合症候群(某些症状互相联系而又同时或相继出现,这些症状的联合,就称为综合症候群或综合征)及其诊断要点。

3)病历编写的格式、内容与要求。

(三)任务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任务是要为临床各学科提供诊断疾病的通用检查方法和基本理论,从而为从事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创造先决的必要的条件。

临床各学科虽然有一些特殊的诊断方法,但大量的、基本的、各科通用的诊断方法,以及诊断疾病的原则,主要是由诊断学来解决的。因此,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任何兽医临床工作者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不仅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基础课过度到临床课程的必经的桥梁课,是任何临床工作者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可以说,诊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治疗水平的高低。所以,诊断是临床工作的基础,诊断是防治工作的前提。

第二节、诊断的基本过程

(一)调查病史、检查病畜、搜集症状资料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以搜集关于发病经过、发生规律、可能的致病原因等一系列病史或流行病学资料;应用各种临床基本方法检查病畜,以发现各方面的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根据具体情况,辅以必要的特殊检查,以取得某些特殊资料或结果。

(二)分析、综合全部症状资料,做出初步诊断。

(三)实施防治、观察经过、验证并完善诊断  临床初步诊断即可作为制定防治措施的根据。而初步诊断是否正确,还要经过防治实践的效果来检验。

(四)正确诊断的三要素

1、正确地应用各种检查方法,按照合理的程序,对病畜进行系统的调查与检查。

2、占有和掌握丰富的、客观的症状资料。

3、对有关症状资料进行科学的综合与分析。

第三节、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发展与现状

一 前人的工作与成就

人类在纪元以前,就知道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远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设有内科、外科、膳食和兽医四科;并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使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历代兽医书籍也都把四诊列为诊治畜病的重要手段。如魏晋南北朝时的《伯乐相马经》,《王良相牛经》等,唐代李石的《司牧安骥集》,明代喻氏兄弟的《元亨疗马集》(是理、法、方药全备的经典著作,日本兽医学史,白井恒三郎著),清代郭怀西的《元亨疗马牛驼经大全》等中,都记载了许多关于诊断家畜疾病的方法。

    在我国早期的兽医学专著中,对哪些诊断方法有独到的研究,并一直沿用至今呢?它们是:

1、口色论——是观察口粘膜的颜色变化以诊断疾病和推断预后。如“莲舌桃唇,骨瘦如柴而不死。”而“唇似靛染春难治,舌似朱砂夏不医,九秋白色医无效,三冬黑昧救难回。”

2、脉色论——根据脉搏的变化特点以诊断疾病。如正常的脉象是春弦、夏洪、秋浮、冬沉,而“三春迟细,九夏沉微,秋脉洪弦,冬凫紧数,此为逆反不正之脉也。”

3、点痛论——根据运步姿势的变化特点以作跛行诊断。如敢抬不敢踏,其痛在底下,敢踏不敢抬,其痛在上怀。又如,昂头点膊尖痛,低头点天臼(蹄枕上部)痛,垂蹄点蹄尖痛,悬蹄点蹄心痛,难移前脚抢风痛,蹄尖着地掌骨痛;再如,直腿行膝脚上痛,曲腿行节(球节)上痛,点头行脚上痛,一卧不起筋骨痛……35个点痛点。

卧入手论——直肠检查,以确定腹痛病的部位和性质。

(二)现代诊断学的建立与发展

现代医学诊断学,主要是在18世纪初期,在物理学、化学进展的基础上开始形成的。到19世纪,由于微生物学的成就,发现的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并开始应用细菌学和血清学的诊断方法,提高的病原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X线(1895,德,伦琴)的发现及其在医学、兽医学方面的应用,使诊断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后,生化检验法,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以及心电描记、超声探查、磁共振成像(MRI)荧光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和电子计算机处理体层扫描技术(CT)的应用等,使临床诊断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当前,诊断学的理论和技术,正向着病原学及特异性诊断、亚临床(Subclinical)指标及早期诊断、简易快速诊断、群体诊断和预防性监测等方向发展。

第四节、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   诊断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必须重视实践,重视技术操作。实验实习课要注意示范操作,要掌握正规系统的操作要领。

(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诊断课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比较强,课前做好预习,上课时要专心听讲,抓住重点,作好笔记,争取对当堂课基本理解。课后应结合讲课和实验内容仔细复习教材,联系课程实际中的问题,复习有关解剖、组胚、生化、生理和病理等基础学科的内容。

(三)重视从实践中学习   临床经验的积累,要从接触临床课就开始,如有的典型病例,亲自观察一次,一生都不会忘记。因此,我们应在接触实际的场合,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利用一切机会向兽医和饲养员学习。

(四)注意培养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实践中发现的现象,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探求其实质。但不排斥同学间在理论上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和在实践中的互相帮助。

五、本门课程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本课程学习结束时应达到:

1、初步掌握临床诊断的操作规程,能辨认常见症状,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2、初步掌握血、粪、尿常规经验与有关生化检验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初步掌握保定、调剂、注射、投药等治疗技术。

4、了解有关辅助检查方法、应用范围和临床意义。

5、初步掌握建立诊断的步骤和方法以及病历书写的内容与格式。

Copyright (C) 2013 A 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2013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