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第五章  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一、消化系统的构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和禽类的消化系统各有不同的特点。

消化管为食物通过的管道,起于口腔,经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止于肛门。消化腺为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其中唾液腺、肝和胰腺在消化管外形成独立器官,由腺管通入消化道,称为壁外腺;胃腺和肠腺位于胃壁和肠壁内,称为壁内腺。

二、消化系统生理

从口腔摄入的饲料和饮水,经咽和食管,被运送到胃肠,在消化液(内含各种消化酶)的消化作用下,把食物中各种复杂的营养成分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和葡萄糖等结构简单的物质,通过胃的血管吸收到体内,而将不能利用的、甚至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以保证动物的生命活动。

必须指出的是,反刍动物的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四个部分,共约占腹腔总容积的3/4,其中前三个胃合称为——前胃。前胃有两大主要生理机能,一是通过胃的蠕动磨碎食物,二是依靠胃内容物中的细菌和纤毛虫,进行微生物学的裂解与合成作用。

三、消化系统检查意义

消化系统最易遭受理化的、生物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刺激和侵害,引起解剖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动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机体其他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此外,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也会累及消化器官。因此,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各种家畜都比较高(主要与饲养、管理和使役不当),在临床上检查该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采食和饮水的检查

一、饮食和饮水欲检查

动物人饮食欲主要靠问诊和饲喂试验了解。

饮欲——是动物对饮水的需求。

食欲——是动物对采食饲料的需求。

 在排除饲料品质不良、饲料和饲喂制度突然改变、饲养环境突然变换、饥饿程度、神经类型、年龄、劳累程度等因素外,饮食欲是否正常,是动物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饮食欲的常见病理变化有:

(一)食欲减退:表现为不愿采食和采食量减少,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其原因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导致舌苔(舌苔由丝状乳头分化的角化树与填充其间隙中的脱落上皮、唾液、细菌、食物残屑、渗出白细胞等组成)味觉减退,反射性地引起胃的饥饿收缩受抑制所致。同时与胃肠张力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有关。其常见于发热和引起胃肠消化机能扰乱的病程中。食欲减少的同时,伴有其他不同的症状,如口炎(口腔粘膜病变),牙齿的疾病(咀嚼困难),咽腔与食管的疾病(伴有吞咽困难),胃肠道疾病(便秘或腹泻),发热性疾病(拒食,喜饮冷水)、代谢障碍(营养素缺乏)、疼痛性疾病(口腔痛、腹痛)等。有时喜食精料而不喜欢粗料,可能为胃酸过多,有时喜吃粗料而不喜吃精料,可能为胃酸过少。

(二)食欲废绝:表现为完全拒食饲料(注意:动物也有情感因素完全不食的),长期拒食饲料表示疾病严重,预后不良。见于:

各种高热性疾病;剧痛性疾病;中毒性疾病;急性胃肠道疾病等。

(三)食欲不定:表现为食欲时好时坏,变化不定,见于慢性消化不良,牛创伤性网胃炎等。

(四)食欲亢进:表现为食欲旺盛,采食量多。主要由于机体对能量需求增多,代谢加强,或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障碍所致,其临床意义为:

重病恢复期;肠道寄生虫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机能性腹泻(乳糖不耐受)等。

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障碍所引起的食欲亢进,尽管采食量增加,但病畜仍呈现营养不良,甚至逐渐消瘦。

(五)异嗜:病畜采食平常不吃的物品,是食欲紊乱的症状之一。如一种是采食污物、泥土、木片和塑料薄膜等。另一种也见于母畜吞食胎衣、食仔,仔猪咬耳尖、尾巴、鸡啄羽、啄肛等。异嗜现象常见于幼畜,多提示为营养代谢障碍和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先兆。此外,也见于精神错乱(如狂犬病、脑炎、脑水肿)、慢性胃卡他(仰口线虫)及胃肠道寄生虫病(绦虫、蛔虫)等。

(六)饮欲增加:健康家畜饮水量与其运动、工作、气温、季节及饲料中的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应该注意,马对水的选择性较大,如习惯饮河水的马,一旦更换水源,则不饮水。表现为口渴多饮。常见于热性病、剧烈腹泻、呕吐、大失水、犬的糖尿病、子宫蓄脓、渗出过程(如胸、腹膜炎)及猪、鸡食盐中毒、牛真胃阻塞、糖尿病等。

(七)饮欲减少:表现为不喜饮水或饮水量少,见于意识障碍的脑病及某些胃肠道疾病。

二、采食和咀嚼

正常情况下,各种动物采食和咀嚼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牛、马羊、猪、犬猫、禽)。检查采食与饮水,必先熟悉各种家畜特有的方式。牛先马后羊随。牛咀嚼时,口半开,头略仰起以防饲料掉出。猪则主要以上下颌的压力将饲料压碎。肉食兽将饲料咬成碎块后,不咀嚼即咽下。

(一)采食障碍:表现为采食不灵活,或不能用唇、舌采食,或采食后不能用唇、舌运动将饲料送至臼齿间进行咀嚼。见于唇、舌、齿、下颌、咀嚼肌的直接损害,如口炎、口蹄疫、放线菌病、面神经麻痹、破伤风、脑室积水。

(二)咀嚼障碍:轻度咀嚼扰乱的特征为家畜不愿咀嚼饲料,咀嚼迟缓,并不时停止咀嚼。中度咀嚼扰乱表现为咀嚼疼痛、不敢用力,和在咀嚼过程中突然停止,将饲料吐出口外,然后又重新采食,严重的甚至完全不能咀嚼。咀嚼扰乱常为牙齿、颌骨、口粘膜、咀嚼肌及相关支配神经的疾病,如牙齿磨灭不整、齿槽骨膜炎、严重的口膜炎和破伤风等。空嚼、磨牙或咬牙声,见于某些疼痛性疾病(马疝痛)、传染性脑脊髓炎、破伤风及某些中毒现象。牛的磨牙声见于消化不良、猪则见于猪瘟、羊见于多头蚴。胃肠炎、寄生虫、其他胃肠病。

三、吞咽

食物被咀嚼和唾液湿润之后,形成饲团,借口腔底的收缩,舌根的吸引作用,软腭关闭后鼻孔,舌根紧贴会厌,食团即沿硬腭、软腭入咽而咽下。吞咽动作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性反射活动。这一活动是由舌、咽、喉、食管以及吞咽中枢和有关传入、传出神经共同协作来完成的。在上述这些器官中,如果某一器官的机能或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均可引起吞咽障碍。液体、半液体及饲料碎粒可能误入气管和支气管而造成致命的肺坏疽。

(一)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是患畜在进行吞咽时,前肢刨地、流涎、咳嗽、摇头、伸颈、或由鼻孔逆流出混有饲料残渣的唾液和饮水等,常在试图吞咽数次后,即拒绝饲料。

(二)吞咽障碍的临床诊断意义:

见于咽疼痛性肿胀、异物和肿瘤;食管阻塞、麻痹、狭窄和憩室等。动物想吃而不能吃。

四、反刍

反刍动物采食之后,周期性地将瘤胃中的食物返回至口腔、重新咀嚼后再咽下的过程称为反刍。反刍是因网胃中积聚粗饲料时刺激其他触觉感受器而发生的一种复杂的内脏运动的连锁反应。反刍可分为四个阶段:逆呕、再咀嚼、再混唾液和再吞咽。检查内容:采食后反刍出现的时间;一昼夜内反刍周期的次数;反刍持续的时间;每一食团咀嚼的次数。

反刍通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中进行,一般在采食后0.51.0h开始,每昼夜约进行410次,每次持续约2060分钟;每个返回口腔中的食团约进行3050次再咀嚼。羊的反刍动作较牛为快。

反刍活动常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暂时中断。反刍障碍,可表现为反刍迟缓无力、次数稀少和完全停止等。见于各种热性病、神经系统疾病、多种传染病和前胃疾病等。当反刍完全停止是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如反刍逐渐恢复,则是病情转好的表现。牛看反刍马看尿。

五、嗳气

嗳气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生理现象,借以排出瘤胃内的气体。一般每23分钟嗳气一次,每小时约嗳气2030次。

嗳气减少,见于前胃疾病以及继发前胃功能障碍的热性病和传染病等。嗳气完全停止,见于食管阻塞及严重的前胃功能障碍,并多迅速继发瘤胃臌气。一般情况下,胃气经口嗳出,肠气则经肛门排出。非反刍兽嗳气(马则提示有急性胃扩张)均为病态。

六、呕吐

胃内容物不自主地经口或鼻腔排出(或反排出来)称为呕吐。呕吐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现象,还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各种动物由于胃和食管的解剖特点和呕吐中枢的感应能力不同,发生呕吐的情况各异。一般来说,犬猫等肉食动物最易发生,并伴有生理性呕吐(过食);其次为猪和禽(鸽子);反刍动物较少呕吐,马仅有呕的动作,极难发生呕吐。

(一)呕吐的表现:反刍兽呕吐时,表现不安、头颈伸直,后肢缩于腹下,呕吐之前瘤胃收缩增强,当腹肌和瘤胃发生痉挛性收缩时,瘤胃内容物经口、鼻排出。因反刍兽的呕吐物多为前胃(主要是瘤胃)内容物,而非真胃内容物,故一般称为返流。当食道疾病时,病畜仅呕出食道内停留的食物,则称为假呕吐。

肉食兽和杂食兽呕吐时,最初略显不安,然后伸颈将头接近地面,此时动物腹肌强烈收缩,并张口作呕吐状,如此数次即可发生呕吐,由口中吐出多量的胃内容物。

(二)呕吐的原因

中枢性呕吐:是由于毒物或毒素直接刺激延脑的呕吐中枢而引起。见于脑病(如延脑的炎症过程)、传染病(如犬瘟热、猪瘟、猪丹毒等产生的毒素)、中毒(尿毒症,安妥、砷、铅、马铃薯中毒等)和药物(如氯仿、阿朴吗啡)、犬胰腺炎的影响等。治疗一般用神经抑制性药物治疗(爱茂尔、胃复安等)

末梢性呕吐:是由于延脑以外的其他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主要是来自于消化道(舌根、咽、食管、胃肠粘膜)及腹腔器官(如肝、胃、子宫等)及腹膜的各种异物、炎症和非炎性刺激,反射性地引起中枢兴奋而发生的,一般又称为一次性呕吐。

(三)呕吐及呕吐物的检查

检查呕吐物时,应注意呕吐出现的时间、频度及呕吐物的数量、性质、气味、酸硷度和混杂物等。现简要介绍呕吐方式与呕吐物的性状及其诊断意义:

采食后一次呕出大量胃内容物,并短时间内不再出现,见于猪和肉食兽的过食现象。

频繁多次的呕吐,表示胃粘膜长期遭受刺激,如猪的胃溃疡。

呕吐粘液,多为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疾患,如脑炎、猪瘟等。

血性呕吐物,见于出血性胃炎及某些出血性疾病(如猫、犬瘟热等)。

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性呕吐物,见于12指肠阻塞。

粪性呕吐物,见于猪、犬的大肠阻塞。

口、咽与食管的检查,当发生动物饮食欲减退,或有咀嚼、吞咽障碍时,或有流涎现象时,应对口、咽、食管等进行详细检查。

第三节 口腔检查

开口法:见实验课

 附:徒手开口法

    牛的徒手开口法  检查者位于牛头的侧方,可先用手轻轻拍打牛的眼睛,在其闭眼的瞬间,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从两侧鼻孔同时伸入,并捏住鼻中隔(或握住鼻环)向上提举,再用另一手伸入口腔中握住舌体并拉出,口即行张开。

    犬的徒手开口法  两手握住犬的上下颅骨部,将唇压入齿列,使唇被盖于臼齿上,然后掰开口,也可用布带开口,即用布带或绷带两段,各横置于上下犬齿之后,用两手同时将口向上下拉开即可。

 (2)开口器开口法  通常使用单手开口器,一手握住笼头一手持开口器自口角处伸入,随动物张口而逐渐将开口器的螺旋形部分仲入上下臼齿之间。而使口腔张开,检查完一侧后,再同样检查另一侧。

(3)开口的注意事项  注意防止动物咬伤手指;拉出舌体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造成舌系带损伤;使用开门器开口时,对患软骨症的病畜,要防止开张过大造成骨折。检查项目(用视、触、嗅诊)

一、流涎

口腔中的分泌物流出口外,称为流涎。大量流涎是由于各种刺激使口腔分泌物增多的结果。可见于各种类型口炎、咽炎或食道阻塞、狂犬病、牛口蹄疫、犬瘟热、中毒(如鸡有机磷中毒、猪食盐中毒等)与某些药物的影响、犬晕车等。

二、口腔气味

健康家畜口腔一般无特殊臭味,仅在采食后,可留有某种饲料的气味。

甘臭味——是由于长时间食欲废绝,口腔脱落上皮和饲料残渣腐败分解而引起,常见于口炎、肠炎和肠阻塞等。

腐臭味——常见于齿槽骨膜炎、坏死性口炎、牙槽-腮积草等。

烂苹果味——见于奶牛酮病。

三、口唇状态

健壮家畜两唇紧闭。老年、疲倦和瘦弱的动物,下唇因组织紧张性减弱而松弛下垂,有时露出齿龈粘膜和门齿。

口唇下垂——见于面神经麻痹、狂犬病、唇舌损伤和炎症,下颌骨骨折等。

双唇紧闭——见于脑膜炎和破伤风、中毒等。

唇部肿胀——见于口粘膜的深层炎症、外伤。马传染性脑脊髓炎、血斑病、穗状葡萄球菌毒病以及牛瘟。

唇部疹疱——见于牛和猪的口蹄疫等、过敏、痘。

四、口腔粘膜

应注意其颜色、温度、湿度及完整性等。

颜色:正常颜色及其病理变化同眼结合膜(见眼结合膜检查P92)。苍白、潮红、黄染、发绀等变化。除口腔粘膜局部炎症可引起潮红外,其余与可视粘膜(如眼结合膜、鼻粘膜、阴道粘膜)变化病理意义一致。

温度:可以手指伸入口腔中感知。其温度与体温的意义基本一致。如仅口温高而体温并不高,常提示为口炎。口温和体温均升高,并口干舌燥,见于发热性疾病。口温低下,见于贫血、虚脱及动物濒死期。

湿度:健康家畜口腔湿度适中。口腔过分湿润,是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的结果。见于口炎、咽炎、唾液腺炎、口蹄疫、狂犬病、破伤风等。口腔干燥,见于热性病、重剧胃肠疾病(如肠阻塞、肠变位、胃肠炎等),脱水及阿托品中毒等。

完整性:口粘膜出现红肿、发疹、结节、水泡、脓疱、溃疡、表面坏死、上皮脱落等,除见于一般性口炎外,也见于口蹄疫、痘疹、猪水泡病等过程中。雏禽VA缺乏症、霉菌性口炎、犬念珠菌病和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引起口腔粘膜不同程度的损伤。

五、舌体检查

应注意舌苔、舌色及舌的形态变化等。

舌苔是由一层脱落不全的上皮细胞沉淀物、唾液和饲料残查等组成的滑腻物质。及舌面上的苔样物质,称为舌苔。舌苔是胃肠消化不良时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可见于胃肠病和热性病。舌苔黄厚,表示病情重或病程长;舌苔薄白,见于贫血、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表示病情轻或病程短。

舌色:意义与眼结膜同。

形态变化

舌硬化(木舌):舌硬如木,体积增大,可见于牛放线菌病。

舌麻痹:舌垂于口角外并失去活动能力,见于各型脑炎后期及饲料(如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等。

舌部囊虫结节:一般发生于舌下和舌系带两侧,有高粱米粒至豌豆大的水泡样结节,是猪囊尾蚴病的特征。

舌体咬伤:可因神经机能扰乱,如狂犬病、脑炎等而引起。

牙齿:牙齿检查,应注意齿列是否整齐,有无松动、隅齿、过长齿、赘生齿和磨灭情况。动物氟中毒时,出现氟斑牙。矿物质缺乏时出现牙齿松动或不整齐。

第四节 咽的检查

当动物发生吞咽障碍,尤其是伴随吞咽动作有饲料或饮水从鼻孔返流时,必须作咽的局部检查。

(一)外部视诊:注意吞咽动作及有无局部肿胀与头颈伸直等特异姿势。若有,则为咽喉部疾患。

(二)外部触诊:注意有无肿胀、热感和敏感性等。大动物触诊应站在颈侧,以两手同时由两侧耳根部向下逐渐滑行并随之轻轻按压,以感知其温度、敏感性及肿胀。如出现有明显肿胀和热感并引起敏感反应(疼痛反应或咳嗽时),多为急性炎症。如附近淋巴结弥漫性肿胀,可见于耳下腺炎、腮腺炎、马腺疫等,但吞咽障碍的表现不甚明显。局限性肿胀,可见于咽后淋巴结化脓、牛结核病和放线菌性肉芽肿。

(三)内部视诊:仅限于小动物与家禽。

各种检查方法见实验指导。

第五节 食管检查

检查食管,常用视诊、触诊和探诊。视诊和触诊用于颈部食管的检查,探诊多用于胸肺部食管的检查。

一、食管视诊

颈部食管出现界限明显的局限性膨隆,见于食管阻塞或食管扩张。

二、食管触诊

注意感知有无肿胀和异物,注意内容物硬度及有无波动感等。

三、食管探诊

(一) 探诊的应用价值

探察病变部位。进行食管探诊的同时,实际上也可作胃的探诊,首先用于对食管疾病和胃扩张的诊断,以确定食管阻塞、狭窄、憩室及炎症发生的部位,并可提示是否有胃扩张(马属动物)的可疑。

借探管抽取胃内容物进行实验室检查。

用探管投药或推移阻塞物以治疗疾病。

(二) 探管的选择

应根据动物种类及大小而选用不同口径及相应长度的胶管(通常称胃管)。对大家畜一般采用长约2.02.5m,内径1020mm,管壁厚度为34mm,软硬适中的橡胶探管。对猪、羊、犬可用长90cm,外径812mm的弹性胶管。探管在使用前应以消毒液(0.1%新洁尔灭等)浸泡并涂以润滑剂。

(三) 探诊方法

动物要确实保定:一般取站立保定,尤其要固定好头部。猪可用侧卧位保定。

探管的送入:在牛、羊、猪、犬常用开口器开口后自口腔送入探管。在马属动物食管探诊时,一手握住鼻翼软骨,一手将探管前端沿下鼻道底壁缓缓送入。

咽部遇有抵抗,不能强行推送:当探管前端达到咽腔时即感觉有抵抗,此时不要强行推送,可稍停并轻轻来回抽动探管,当引起动物吞咽动作时,应乘积送入探管。

诱发吞咽,以利送入探管:在进行探诊时,若动物不吞咽,探管过咽较为困难,此时可用手捏压咽部或拨动舌头以诱发吞咽动作。

探管过咽后,应立即检查探管插入的位置(气管、食管或折转等)。

若探管误入气管或折转,应拔出重插。注意:探管不宜在鼻腔内多次扭转,以免引起粘膜破损出血。

当发现鼻咽粘膜出血时,应暂停操作,并采取止血措施。

(四) 探管插入位置的判定

判定探管插入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如判定不准,将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会引起动物立即死亡。现根据临床实践以下表述之。

-1 探管插入位置判定表

判定内容

插入气管

插入食管

探管折转

吞咽动作

推动探管

无阻力

有阻力

有阻力

感觉气流

很强,与呼气一致,无异味

较弱,无规律,带酸臭味

现场判定

看不见、摸不着、吹得动、吸不住

看得见、摸得着、吹得动、吸得住

看不见、摸不着、吹不动、吸得住

 

(五) 食管探诊的临床诊断意义

探管在食管内遇有抵抗,不能继续送入,见于食管阻塞。

动物挣扎不安,伴有咳嗽,见于食管炎。

推送探管有阻力,改用细探管后,可顺利送入,见于食管狭窄。

推送探管有阻力,如仔细调转方向后,又可顺利通过,提示有食管憩室的可能(因食管憩室多为一侧食管壁弛缓扩张所形成,探管前端误入憩室即不能后送,更换方向后始可继续进行)。

探管入胃后,如有大量酸臭气体或黄绿色稀薄胃内容物从管口排出,则提示急性胃扩张(马、犬等)。

第六节 腹部及胃肠的检查

一、腹部视诊

腹部视诊,主要是观察腹围的大小及有无局限性肿胀等。健康家畜,由于品种和饲养方式不同,腹围大小的差异较大。妊娠后期的家畜,腹部两侧均膨大,尤以腹部后1/3明显。妊娠牛则右则明显。

腹围增大,除怀孕(右腹部明显)外,一般见于:

积气(上方大):见于肠和瘤胃臌气(左腹部明显)、急性胃扩张(前腹部明显)等。

积食(横径大):由于过食或便秘引起。见于大肠便秘和瘤胃积食。

积液(下方大):见于腹膜炎和腹水(肉鸡腹水综合征)时。

腹围缩小,见于下列情况:

剧烈腹泻,如急性肠炎、牛副结核病

长期发热和慢性腹泻时。

后肢剧痛性疾病,如蹄叶炎和骨软症等。

营养不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贫血、结核、寄生虫病等。

局限性膨大:常见于腹壁疝、公猪包皮囊肿、肿瘤等。

二、腹部触诊

主要是判定腹壁的敏感性,紧张度和内容物的性质等。

腹壁敏感性和紧张度增高,见于腹膜炎和破伤风等。

腹壁紧张度降低,见于腹泻、营养不良和热性病等。

腹部有击水音,见于腹水和腹膜炎等。

内容干硬,见于积食、便秘等。

注意小动物腹部触诊法:检查人面向动物的头方,两手置于两侧肋骨弓的后方,逐渐向后上方移动,让内脏滑过整个指端,以感知腹腔脏器的状态。

三、腹部听诊

正常肠音:肠音是由于肠管蠕动时,肠内容物移动而产生的。马、犬、猪的小肠音如流水声,含漱音,大肠音如雷鸣音、远炮声。牛的正常肠音,在整个右腹侧,可听到短而稀少的流水音,较马、犬、猪的肠音弱。

病理性肠音:主要根据肠音的次数、强弱、蠕动波长短及是否完整等综合判定。

肠音增强:声音高朗,连绵不断,有时离数步远也能听到。见于肠痉挛、消化不良及胃肠炎的初期等。

肠音减弱或消失:肠音短促而微弱,次数稀少。见于重剧胃肠炎、肠变位、肠阻塞和肠便秘等。

肠音不整:即次数不定,时强时弱,蠕动波不整等。见于消化不良即大肠便秘的初期。

金属性肠音:如水滴落在金属板上的声音,是因肠内充满气体,或肠壁过于紧张,邻贴的肠内容物移动冲击该部肠壁发生震动而形成的声音。多见于肠痉挛和肠鼓胀的初期等。

第七节 反刍兽胃的检查

一、反刍兽胃肠消化道特点

动物的消化方式由物理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酶消化)和微生物消化。微生物消化主要发生在复胃动物前胃和大肠以及单胃草食动物(马、驴、骡、兔等)大肠等部位。复胃消化与单胃消化的区别主要在前胃,除了特有的反刍,食管沟反射和瘤胃运动外,主要是前胃内进行的微生物消化。

(一) 瘤胃内的环境条件

反刍动物出生时前胃中各胃体积较小,且差别不大。采食固体饮料后迅速发育。逐渐成为一个连续接种的高效率的活体发酵罐。食物水份供应稳定,含水量 84% 94% 产物葡萄糖, VFA 、水、 MB 、无机盐等不断被吸收,节律性搅和,等渗,温度适宜 39 41 ℃⑥ pH5.57.5 ,不断来自唾液的 HCO3- 中和了发酵产酸,瘤胃内高度乏氧。

(二) 胃微生物的种类与作用

纤毛虫:在瘤胃内直接影响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消化和利用。

真菌,对纤维素有强大的分解能力,在含硫量丰富的饲料时真菌数量增加,消化力增强。

细菌:150亿~250亿/克,纤维素分解细菌占瘤胃内活菌的 1/4 纤维的分解与蛋白质合成之间存内在联系,添加尿素、粗纤维消化。

二、胃肠检查

(一) 瘤胃检查

视诊:正常时,左侧肷窝部稍凹陷,牛羊饱食后则变平坦。肷窝凸出,见于瘤胃臌气和积食时。尤其在急性臌气时,凸出更为显著,甚至和背线一样平。肷窝凹陷加深,见于饥饿、长期腹泻。

触诊:用右手掌和拳于左肷窝上部,先反复触压(深触)瘤胃,以感知其内容物性状,后静置以感知其蠕动力量并计算蠕动次数。正常时,收缩次数(指瘤胃):牛为5/2min,羊为36/2min。每个蠕动波持续约1015s

触诊正常瘤胃内容物性状,一般上部较松软,中、下部较坚实。触诊瘤胃收缩的强度,健康牛瘤胃壁收缩时,可将紧贴腹壁的检手微微顶起。病理情况下,瘤胃内容物性状、蠕动次数和强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常见病理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上腹部紧张而有弹性,用力强压亦不能感觉到胃中的内容物,表示瘤胃臌气。

触诊内容物硬固或呈面团样,压痕久久(10秒以上)不能消失,见于瘤胃积食。

内容物稀软,瘤胃上部气体层可增厚至6cm左右(正常3cm),常见于前胃弛缓。

瘤胃蠕动力微弱,次数稀少,持续时间短促,或蠕动完全消失,则标志瘤胃机能衰弱,见于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热性病等。

瘤胃蠕动加强,次数频繁,持续时间延长,见于急性瘤胃臌气初期、中毒或药物的影响等。

听诊:听诊的主要内容瘤胃蠕动次数、强度和每次蠕动持续的时间。正常瘤胃蠕动音呈沙沙声,先弱后强,尔后又逐渐减弱。当瘤胃弛缓持续多日时,可在上部听到流水音。左侧腹部前下方(第11肋下方)听到与瘤胃蠕动不一致的流水音,应考虑为真胃变位。

叩诊:健康牛左肷窝上部为鼓音,其强度依内容物打击气体多少而异。由肷窝向下逐渐变为半浊音、浊音。在病理状态下,若浊音范围扩大,甚至肷窝处亦为浊音,提示瘤胃积食。如鼓音区扩大,是瘤胃臌气的特征。

(二) 网胃检查

网胃位于腹腔左前下方,相当于第68肋骨间,前缘紧贴膈肌,与心脏相隔约1cm左右,其后部恰位于剑状软骨之上。误食尖锐的金属异物后,常在网胃的前下方刺入胃壁引起创伤性网胃炎,进一步发展能引起膈、心包的创伤,个别情况下也可刺伤肝或肺。因此,网胃的检查重点是检查有无异物创伤而引起的疼痛反应。其方法如下:

捏压法:由助手捏住牛的鼻中隔(或鼻环)向前牵引,使额线与背线呈水平,检查者强捏稽甲部皮肤,健康牛呈现背腰下凹姿势,但并不试图卧下(动作也可由检者1人完成)。

拳压法:检者蹲于牛的左前肢稍后方,以右手握拳,顶在剑状软骨部,肘部抵于右膝上,以右膝频频抬高,使拳顶压网胃区。

抬压法:检者2人分别站于牛的胸部两侧,各伸1手于剑状软骨下互握,并向上抬举,各将其另只手放于稽甲部,并向下压;或以一木棒横放于剑状软骨下,两人自两侧抬举,同时抬高后移换位置,以实施对网胃的压迫。

叩诊:沿横膈膜的附着线(即肺叩诊区后界)行强叩击(直接叩),只有当异物刺伤横膈膜才有反应。

牵病牛下坡或急转运动

应用以上方法检查时,如病牛表现不安、呻吟、躲闪、反抗或企图卧下等行为;或当下坡和急转弯时,表现运动小心,步态紧张,不原前进,四肢集于腹下,甚至呻吟、磨牙等,均为网胃敏感疼痛的反应,提示有创伤性网胃炎的可疑。

(三) 瓣胃检查

听诊:在牛的右侧79肋间、尖端线上下35cm的范围内进行听诊。正常瓣胃蠕动时发出微弱的捻发音,或沙沙声,且在瘤胃蠕动之后。于采食后更为明显。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见于瓣胃阻塞、严重的前胃病和热性病等。

触诊:在右侧瓣胃区第789肋间,用伸直的手指指尖实施重压触诊(切入触),有时靠近瓣胃区的肋骨弓下部,亦可用平伸的指尖进行冲击式触诊。重压触诊时如有敏感反应,或于瓣胃区肋骨弓下部进行冲击式触诊时,触及坚实胃壁,提示瓣胃阻塞。

(四) 真胃检查

真胃位于右腹部911肋之间,沿肋骨弓下部区域直接与腹壁接触。真胃检查可用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

视诊:如见到右侧腹壁真胃区向外突出,左右腹壁显著不对称,提示真胃严重阻塞和扩张。

触诊:将手指插入肋骨弓下方进行切入触诊,排除动物的保护性反应外,如表现回顾、躲闪、呻吟、后肢蹴腹,表示真胃疼痛,见于真胃炎、溃疡和扭转等。如触诊真胃区感到内容物坚实或坚硬,则为真胃阻塞的特征。如冲击触诊有波动感,并能听到击水音,提示真胃扭转或幽门阻塞、十二指肠阻塞等。

叩诊:正常时,真胃区叩诊为浊音,如叩诊出现鼓音,提示真胃扩张。如左侧肋弓区叩诊出现鼓音,多为真胃左侧移位。

听诊:真胃蠕动音类似肠蠕动音,呈流水音和含漱声。蠕动音增强,见于真胃炎;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见于真胃阻塞。猪、犬的胃肠检查见课本。

第八节 直肠检查

直肠检查,是以手和手背深入直肠内,隔着肠壁对腹腔后部和骨盆腔内的脏器进行触诊检查的方法。

牛的直肠检查常用于妊娠诊断和母牛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此外,对其他器官(如泌尿器官、消化器官)疾病,如肠阻塞、肠套叠及真胃扭转等的诊断都有一定意义。

1、准备工作

术者的指甲要剪短、磨光,手臂涂以润滑剂,并注意卫生防护。

被检查牛应确实保定(一般为柱栏保定)。

对腹痛剧烈的牛,应先镇静止痛。如出现其他紧急病情,应先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后再直检。

2、操作方法

术者站于牛的正后方,以一手重叠成圆锥形,开始检查。

检手以旋转动作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当直肠内有宿粪时,应小心纳入掌心后取出。

检手以水平方向渐次前进,将手伸入结肠的最后段“S”状弯曲部(此部移动性较大,故手得以自由活动)。

检手伸入时要按照努则退、缩则停、缓则进的要领进行操作。

3、牛直检顺序

肛门——直肠——骨盆——耻骨前缘——膀胱——子宫——卵巢——瘤胃——盲肠——结肠襻——左肾——输尿管——腹主动脉——子宫中动脉——骨盆部尿道。

4、被检器官(手感)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肛门及直肠:正常时,检手进入直肠后,可感到直肠内充满比较稀软的粪团。在病理状态下,如直肠变空虚而干涩,直肠粘膜上附着干燥、碎小的粪屑,提示肠阻塞;如直肠内发现大量粘液或带血的粘液,提示肠套叠或肠扭转。

膀胱及子宫:膀胱位于骨盆腔底部,空虚时如拳头大,充满尿液时如排球大且有波动感。膀胱显著膨大,充满骨盆腔,可能是由于尿道结石或尿道痉挛,引起膀胱积尿所致;触诊膀胱敏感,膀胱壁增厚,提示膀胱炎;膀胱异常空虚,有时触到破裂口,则提示膀胱破裂。对母畜可触摸子宫及卵巢的大小,性状和形态变化。对公畜可触摸到副性腺及骨盆部尿道的变化等。

瘤胃:检手触诊骨盆腔脏器后,继续向前移动,首先在骨盆腔前口的左侧,能触摸到瘤胃的后背盲囊。正常时表面光滑,呈面团样硬度,同时能触感瘤胃的蠕动波。当触摸时感到腹内压异常增高、瘤胃的后背盲囊抵到骨盆腔入口处,瘤胃壁紧张充满气体,表示瘤胃臌气。当触感瘤胃异常坚实,有疼痛反应,表示瘤胃积食。

腹主动脉:在椎体下方,腹腔顶部,可以触摸到粗管状,具有明显搏动感的腹主动脉。

左肾:悬垂于腹腔内,位置不固定,决定于瘤胃内容物的充满程度,瘤胃充满时,左肾被挤到正中矢面的右侧;瘤胃空虚时,则大部分回到正中矢面的左侧,其前后活动的范围约在第26腰椎横突的腹侧。检查时注意其大小、形状、表面状态、硬度等。如肾脏增大,触压敏感,肾分叶结构(仅指牛)不清者,多提示肾炎。如肾盂肿大,肾门部位有波动感,输尿管变粗,多为输尿管炎和肾盂炎。右肾因位置较前,其后缘约达第23腰椎横突腹侧,较难触摸。

肠:牛的大小肠全部位于腹腔右半部。在耻骨前缘的右侧可触到盲肠,盲肠尖常抵骨盆腔内,感知有少量气体或较软的内容物。在盲肠的上方,即右肷窝上部,腰椎横突的腹侧有结肠初襻,终襻及十二指肠平行排列,触摸时其彼此界限不易分辨清楚。在盲肠的下方,即右腹中部,可触及到圆盘状的结肠盘。空肠及回肠位于结肠盘的下方,正常时不易摸到。肠襻呈异常充满且有硬块感时,多为肠阻塞。如有异常硬固肠段,触诊时剧痛,并有部分肠管充气者,多疑为肠变位。右侧腹腔触之异常空虚,多疑为真胃左侧变位。

第九节 排粪动作及粪便的感官检查

一、排粪动作的检查

正常的排粪动作、次数及排粪量见课本143页。

排粪动作障碍主要表现为:

便秘——表现排粪费力、次数减少、或屡呈排粪姿势而排出量少,粪便干固而色暗,有时有粘液。见于热性病、腰脊髓损伤、慢性胃肠卡他、肠阻塞、瘤胃积食、前胃弛缓、瓣胃阻塞等。

腹泻(或下痢)——表现频繁排粪,粪呈稀糊状甚至水样。腹泻是各类型肠炎的特征。见于侵害胃肠道的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及中毒等。

粪失禁(失禁自痢)——动物不采取固有的排粪动作而不自主地排出粪便,主要是由于肛门括约肌弛缓和麻痹所致。见于顽固性腹泻、腰荐部脊髓损伤、直肠炎、濒死期等。

排粪带痛——动物排粪时,表现疼痛不安、呻吟、惊惧、拱腰努责。见于直肠炎和直肠损伤、腹膜炎及牛创伤性网胃炎等。

里急后重——病畜屡呈排粪姿势并强度努责,而即仅排出少量粪便或粘液。是直肠炎的特征。

二、粪便的感官检查

粪便的数量、形状和硬度:在观察粪便的数量、形状和硬度时,应注意排除动物采食饲料的数量、种类、质量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粪便的颜色和气味:在排除由于饲料成分等因素影响外,应注意犊牛和仔猪腹泻时,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白色;便秘时粪便色深;阻塞性黄疸时,粪便可呈淡粘土色;肠道出血时粪便呈黑色或红色(后部肠管出血)等。

粪便的异常混有物:正常粪便,表面有微薄的粘液层。粘液量增多,表示肠管有炎症或排粪迟滞,在肠炎或肠阻塞时,粘液往往被覆整个粪球,并可形成胶冻样厚层,类似剥脱的肠粘膜。粪中混有脓汁,见于直肠内脓肿破溃时。粪中有多量粗纤维及未消化谷粒,见于消化不良及牙齿疾病等。有时粪便中还含有砂石及寄生虫与虫卵等。

Copyright (C) 2013 A 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2013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