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足球队参加省运会比赛总结

足球队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比赛总结

——在体育教学部领队、教练员交流会上的发言

2018年5月30日

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校部足球比赛2018年5月12日——5月31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月12日——21日,参赛队伍为男子甲组、女子甲组和女子丙组;第二阶段为5月22日——31日,比赛队伍为男子乙组、女子乙组和男子丙组。我校男子足球队参加了男子甲组比赛,共有19支队伍分四组进行比赛,我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铜陵学院等5支球队分在B组。最终,我队获得本次比赛的第八名,成绩突破了历史,但还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教练员交流会 

一、比赛过程回顾

5月12日,我队抵达“大明园酒店”,报到后进行热身并安排相关工作。5月14日,我队0:0战平安徽工业大学代表队,点球决战中,我队2:4负于对手,最终获得1分;5月15日,我队2:0战胜淮北师范大学,全取3分;5月16日,我队迎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代表队,我队排出541阵型,旨在稳守反击,结果在全队努力下1:0战胜对手;5月18日,我队0:0战平铜陵学院,顺利完成出现任务。淘汰赛中,我队先后以0:2负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代表队,最终名列第八。

 

二、比赛经验总结

1. 坚持常规集训,选好助手  这不是纸上谈兵的,而是实践经验

的总结。赛前半年,杜超同学主动请缨,要求担任新一届的队长,我们经过沟通与协调,由杜超负责日常早晨训练。半年来,虽然训练的人数并不理想,但是依然可以看见,经常参加训练的同学进步很快,比赛中体能充沛,技战术进步幅度很大。如:左宗来、杨豪、吴正强、王翔宇、李梦力等同学进步有目共睹。杜超同学认真负责,得到认可。

2. 赛前集训周期安排恰当的热身赛  本次参赛前,由我校团委组

织的蚌埠市五校足球联赛,给了我们锻炼队伍的机会。比赛中,多名队员表现出色,给了我们后期排兵布阵奠定基础,同时,热身赛极大地提高训练强度,达到“以赛代练”的机会。热身赛,我队1胜3平,特别在防守能力上得到显著提高。热身赛不是追求胜利的时候,是找问题、磨合阵容、培养队员自信心的好时机。

3. 单场比赛赛前准备要精细  本届比赛的赛前一天晚上,我队都

要开两次会议,一次是总体分析会,一次是战术针对性布置会议。每一场比赛的赛前主导思想都要统一,“进攻还是防守”、“对攻还是稳守反击”,我们教练组先统一思想,出现分歧立即组织讨论,然后才是布置战术会议。最成功的的战例就是针对中国科大的赛前布置会议:由4后卫变阵5后卫,虽然从同学们的能力上讲缺少一名常规性中后卫,但我们还是变阵成功;另外,对阵铜陵学院,为了给对手压力,我们派出双前锋,虽然前锋线由于伤病,只有1人能用,在坚持战略的前提下,我们将一名奔跑能力出众的后卫队员改编为前锋,达到战略目的。

4. 团结就是力量  本届比赛,从实力上分析,这支队伍“弱”

于以前的任何一支:赛前,大量老队员的流失使得原本强大的中场失去控制,没有控球型队员,队伍的比赛能力提升变得异常艰难。赛前,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支队伍能够在B组出线,安徽工业大学是省级比赛的两届冠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2016年比赛的冠军。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队伍异常团结,每场比赛队员都能在场上坚持贯彻教练员意图,力求比赛实现赛前目标。第一场球、开赛10分钟,谢贝贝作为主力队员就受伤离开赛场,给了全队一个打击,但是我们的队伍不仅没有放弃,反而斗志更加旺盛,最终在全员努力下实现逼平对手,小伙子们累到抽筋、喊到沙哑。

5.临场指挥敢于应变  我们总是相信主力队员的能力高于替

补队员,却常常忽略体能与精神状态。因此,有的时候比赛中“换人”显得滞后,这一次对阵合肥工业大学,就是保守付出的代价。比赛65分钟,我准备换下“左宗来”,但是又心存犹豫,拖拖拉拉之间,到了70分钟,结果果然是左路出现问题,导致丢球。当然,换人与换阵同样存在风险,有的时候需要场上队员能够及时应变过来,比如:撤下一名后腰、换上一名前锋,打法就会改变,队员在场上能否及时调整位置,还需要平时训练的积累。因此,教练员一定要熟悉你每一个队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训练中经常变化使用,提高队员场上应变能力,只有队员有了应变能力,教练员才更做到临场指挥应变自如。

6.调节队员情绪需要技巧  比赛中如何调节队员情绪,有的时候

有很多技巧。面对对手,和好的调动起运动员的情绪,有的时候比技战术更重要。如:通过自身行为激怒对手、通过自身行为调动起队友积极性、激发观众的热情从而激励自我、甚至给裁判员施加压力。这一次,李飞老师在赛前、赛中和赛后都给与队员们很好的指导,队员们进步很快,效果也不错。队员的情绪调动难点是让队员在场上能够冷静的保持情绪,让技战术发挥、比赛走势和情绪表现完美结合起来。

 

三、问题与建议

2014年安庆第十三届省运会结束后,我就决定离开田径队,回到

足球队。在李宏升、张晓猛等同学的帮助下,我开始组建球队。2015年9月一批新同学入校后,给了我很大的激励,这一批队员大部分都是那时候发现的。

在三年的准备时间内,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从QQ空间的记录可以看出一路走来的痕迹,但是我们也明显存在诸多不足。

1. 基本功训练难以突破

足球队员的基本能力决定球队的整体水平,所以,日常训练主要是抓基本功能力。但是,基本功训练又是非常的枯燥;没有比赛,很多队员坚持不了,所以很多队员流失也成为常态。大学生比赛最常见的基本功是:运球、停球、踢球这三个核心环节,但是没有球感,这些东西就练不出来,所以球员都要练习球感球性。如:脚背颠球。很多同学不愿意去练习,觉得枯燥无味。其次,是缺乏训练的强度。这里面原因很多,学训矛盾是核心。如,一周训练次数只能有两次,谈何强度?周三、周末,其余时间学生学习任务重,难以集中时间,尤其是足球这样人数多的集体项目。第三、难以督促与监控。主要是早晨训练。教练员难以保证个人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

2. 训练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届运动会期间,我们也与诸多高校进行交流,力求取长补短,

寻求制度建设上的进步。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省高校体育项目佼佼者,寻求原因主要是机制完善:平时训练纳入工作量;安徽农业大学也是体育赛场的常胜将军,他们在奖励、日常训练中制度相对于完善。近年来,我校体育制度也在不断寻求突破,2015年的运动员奖励制度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但目前来看依据存在问题:1、奖励制度在方向上应该倾向于教师、充分调动起教师积极性,学生奖励应注重精神层面,适当给予物质刺激;2、缺少日常训练规制,没有积累从哪出成绩?3、奖励尺度还需要调整和修订,应该进一步细化,并与教育厅在等级设置上接轨。

3. 争取校园足球赛事主办权

目前,我校的校园足球赛事主办权归属于团委,但是由于缺乏专

业的指导和规划,赛事并没有从根本上为学校足球水平提升服务,更多的是从丰富学生文化体育生活角度出发,更没有与具体的足球课程结合。建议,体育教学部应主动申请相关经费,拿下体育赛事主办权,让团委、学工部等单位协作。体育部扩大竞技体育实体,让学校的体育活动归属于体育部组织与管理。当然,这期间难度不小,但是体育赛事归属于体育部管理应该更有利于体育水平提升。

   以上是本人这次比赛不成熟的总结,与各位共勉,请各位教练员、领队多批评指正。

点击数:
版权所有: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