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申报

安徽科技学院

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申报书

 

 

 

 

 

 

 

课程名称

微生物工程

课程负责人

李 正 鹏

联系电话

6733129

所在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填表日期

2011.6.25

 

 

 

 

 

 

 

 

 

 

 

 

教务处 

二〇一一年

 

 

一、课程简况

课程名称

微生物工程

课程代码

ZH13401

课题类别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课  □其它

课程总学分

3

课程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34

实验学时

20

课题负责人

姓名

李正鹏

性别

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职称

副教授

年龄

41

高教教龄

4

学科专长

微生物学

微生物工程

兼教课程

经济微生物学

微生物生理学

本课程其他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专长

兼教其它课程

 

51

副教授

微生物学

微生物农药

祝嫦巍

36

副教授

微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何庆元

31

助研

遗传学

土壤微生物学

张晓红

43

实验师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工程实验

 

 

 

 

 

 

 

 

 

 

 

 

课程

在专

业学

科中

的地

位与

作用

《微生物工程》是研究微生物参与的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原理和合理的生产设备及手段的科学,是生科院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基于生物学知识和工程学概念,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的编排和设置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南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实验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工程生产菌种的来源、优良菌种选育、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培养基、发酵工艺控制、发酵过程的参数检测和自动控制、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等内容及在工农业、环保等实践领域的应用,为今后从生物工程的有关科研和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现状分析(依据学校课程《评估方案》的项目、要素,简要说明课程现有状况)

 

 

 

为了适应生物技术专业发展的需要,《微生物工程》于2010年被定为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的积累之下,使得本课程步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由于《微生物工程》这门课开设时间不长,师资力量不足,仅有2位老师参与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还较为单一,课件制作较粗糙,缺乏动画与视频,学生普遍反映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不深,对机器设备和仪表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对操作过程等内容缺乏直观印象。这些问题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大。同时《微生物工程》课程在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学资料等诸多方面已得到初步的建设。但是尚存在:缺乏实验课教材、课件有待改进、课程建设材料不全,教研论文缺乏、科研成果少、经费缺乏等不足。今后将在教学质量是我校生命线思想的指引下,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按照拓宽基础、注重创新、发展个性、加强实践、提高综合应用性能力的思路精心设计适应21世纪的《微生物工程》课程建设体系。

 

 

 

 

 

 

 

 

 

 

 

 

 

 

 

 

 

 

 

 

 

 

 

 

 

 

 

 

 

 

 

 

 


三、建设规划(说明课程建设总体和年度目标、实现的主要措施等,不少于2000字)

 

课程建设总体和分期目标

     按照校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在3年时间内,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构建更为科学合理、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进步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和课程网络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加强和完善实验课程建设,进一步增加微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力争将《微生物工程》课程建设成为校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

年度目标

   2011.9-2012.9  课件的完善和教学大纲的进一步修订

   2012.9-2013.9  实验教材的编写及综合性实验课程建设

   2013.9-2014.9  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

实现的主要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微生物工程》课程的关键。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自开设《微生物工程》课程以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基本建设出了一支力量雄厚、梯队明显、结构合理、团结向上的教学科研集体。目前可从事《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的师资共有4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同时计划在3年内以稳定现有师资力量为主,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充实并培养后备力量。同时鼓励现有教师刻苦钻研、努力进取,通过近期有序攻读博士研究生来提高自身水平,再上新台阶。

2.教学大纲及教材选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微生物工程》在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考研究生的升学率,我们计划在今后3年内将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地对教学大纲进行进一步修订,并选用由曹军卫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微生物工程》为主题教材。同时,结合本院的实际,与课程组教师合作编写一本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占较大比例的,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的《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书。

3.实验课教学建设

微生物工程》是一门实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实践锻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验课学时少的情况下,尽量安排一些综合性强的实验,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连续实验。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并申请更多配备的实验经费,以确保实验课的保质、保量开展。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促进我校《微生物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科研方面

目前,从事《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的老师虽然较少,但是在教学、科研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绩。近年来,曾先后承担和参加省、厅级科研项目3项,在国家重点、国家级、省级刊物声发表论文近15篇。今后将再接再历,力争3年内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计划争取承担省级、厅级2~3项,发表国家级论文8~10篇,以较高的科研、学术水平加强自身建设,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促进学校的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方面

注重教学研究,积极开展与《微生物工程》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考试方法、因材施教、素质培养、教书育人等方面的研究。计划在今后3年内力争有新的突破。计划力争取承担教研项目1~2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3篇。

在教学手段方面,为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尽可能地向同学提供更多的知识,我们计划积极采用教学内容量大的新式手段,开发多媒体课件,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制度方面,应严格按照学校和系以及教研室的管理规定,完善考试方法,力求在这方面再上新台阶。

6.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最大的可能向同学们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计划进一步采用教学容量大的新教学手段,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理论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制度方面,严格按照学校和系以及教研室的管理规定,认真备课、规范备课、不断创新、不断更新、完善内容、改革考核方法,力求再上新台阶。

 

 

 

 

 

 

 

 

 

 

 

 

 

 

 

 


 

四、经费预算

 

Ø        采购教学相关的音像材料及多媒体课件制作:1000

Ø        课程网络平台制作:1000

Ø        参加学术会议与调研考察1500

Ø        论文发表及相关材料打印:1500

                            

                                    合计:5000

 

五、推荐、审核、审批

教学院(部)推荐意见

 

 

 

 

 

 

                        

                                            (公章)        

                                                        

 

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意见

 

 

 

 

 

(公章)         

                                                        

学校审批意见

 

 

 

 

                                      (公章)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编号:ZDKC1110
Copyright (C) 2012 A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