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 |
||||||||||||||||||||||||||||||||||||||||||||||||||||||||||||||||||||||||||||||||||||||||||||||||||||||||||||||||||||||||||||||||||||||||||||||||||||||||||||||||||||||||||||||||||||||||||||||||||||||||||||||||||||||||||||||||
安徽科技学院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全科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主要为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等部门培养综合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 (3)具有在农业领域协同创新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 (4)熟悉国家农业生产、经营、推广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技术创新、推广能力。 (5)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修养,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农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实行学分制,最长不超过3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高等学校与农业主管部门、企业联合培养的机制,由企业冠名。须学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培养方式采取全脱产学习方式。学位论文由导师小组集体指导,校内第一导师负责。 三、课程学习 1、学分设置 全学程安排34个学分。其中课堂教学22学分(共352学时),包括公共课9学分、专业主干课6学分、选修课7学分,实践操作课4学分,专业技术实践8学分,要求结合本专业工作,以实施一项具体的科技研发或技术推广项目,并完成学位论文。 2、课程教学安排
3、专业技术实践
注:表中( )内的数字为在校内专业学位课程教学周内的实践。 四、考核评价 1、成绩考核 学生毕业综合成绩考核的重点是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实际应用能力及综合素养三个方面。课程内专业知识采用笔试和操作方式由学校导师评定,占30%;专业技术实际应用能力(调研报告和实践成果)由企业导师评定,占40%;综合素养由校企导师组评定,占30%。 2、学位论文 (1)类型:项目设计、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实践成果(获奖,品种,专利,标准等)。 (2)选题要求:选题应来源行业、企业生产技术需求,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直接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和工作量;体现综合运用现代科技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校内外双导师批准后开题实施。 (3)评审与答辩: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要求提交项目申报书(或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总结(论文)。 成立由学校、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企业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学位论文先由2名非答辩委员会成员盲审,经修改后,由校内外指导老师共同推荐,研究生教育办公室组织答辩。 实践成果的考核以成果的形成过程为主,强调自主创新,注重个人贡献,所获得的标志性实践成果可视同学位论文,经学生申请,答辩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可以免于答辩。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各项考核环节符合要求的研究生,由安徽科技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
||||||||||||||||||||||||||||||||||||||||||||||||||||||||||||||||||||||||||||||||||||||||||||||||||||||||||||||||||||||||||||||||||||||||||||||||||||||||||||||||||||||||||||||||||||||||||||||||||||||||||||||||||||||||||||||||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5-19 11:27:15
|
|
|||||||||
Copyright@2012 WWW.A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处 安徽凤阳东华路9号 邮编:233100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