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

 

    凡能调理血分,治疗血分病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以理血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血方。

    血分疾病包含血虚、血热、血瘀、出血等四个方面的症证,治疗时血虚宜补血,血热宜凉血,血瘀宜活血,出血宜止血。补血方药和凉血方药分别列入补益方药和清热方药章节,本节介绍活血、止血药物和方剂。

活血药和方也称活血化瘀药物和活血化瘀方剂。适用于血瘀证;止血药和方适用于各种出证。

 

黄土汤

 

【组成】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各9g],灶心黄土半斤[30g]。 


【主治】

  阳虚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正文】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方歌: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

     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运用:

    1.本方主要用于脾阳不足所致的大便下血或妇女崩漏。以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若胃纳差,阿胶可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气虚甚者,可以人参以益气摄血;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及等止血之品。

    3.常用于慢性胃肠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属脾阳不足者。 

 

四生丸

 

【组成】

  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柏叶12g,生地黄15g各等分。


【主治】

  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正文】

    用法:上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12g),水煎服。

    方歌:四生丸中三般叶,侧柏艾叶荷叶兼,

     生地合用为丸服,血热吐衄效可验。 

    功用:凉血止血。

    运用:

    1.本方为凉血止血的有效方剂,主治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之证。以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出血较多者,可适当加入小蓟、白茅根、藕节、仙鹤草等增强止血之功。

    3.常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之咯血和胃溃疡吐血,属血热妄行者。

    注意事项:本方对内热暴作之吐血、衄血疗效较好,然只可暂用,中病即止,若多服,久服,寒凉太过,则可使血凝成瘀,造成不良后果。 

 

咳血方

 

【组成】

  青黛水飞6g,瓜蒌仁去油9g,海粉9g,山栀子炒黑9g,诃子6g。


【主治】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正文】

    用法: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为丸,噙化。

    方歌: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

     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运用:

    1.本方主要用于肝火灼肺的咳血证。以咳痰带血,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证治要点。

    2.若火灼伤阴者,可酌加清肺养阴之品,如沙参、麦冬之属;咳甚痰多,可加贝母、天竺黄、枇杷叶以清肺化痰止咳。

    3.常用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病的咳血,属肝火犯肺者。

    注意事项:本方属寒凉降泄之剂,故肺肾阴虚及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十灰散

 

【组成】

  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 


【主治】

  血热妄行之呕血、咯血等。


【正文】

    用法:各药烧炭存性,研为细末,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克;也可外敷治外伤出血;也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凉血、止血。

    方解:方中大蓟、小蓟、荷叶、茜草、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栀子清肝泻火,大黄导热下行以治病因;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本方炒炭存性用,可加强收涩止血作用;用藕汁或萝卜汁京墨调服,意在增加清热止血作用。综观全方。以凉血止血为主,兼有清降及祛瘀作用。

    临床应用:

    1.本方以治标为主,是临时止血之方。血止之后,当审因图本。虚寒证出血忌用。

    2.对热邪较盛的出血,药物生用水煎服,此时大黄、栀子当作主药。

 

小蓟饮子

 

【组成】

  生地黄24克、小蓟15克、滑石15克、木通6克、淡竹叶6克、炒蒲黄9克、藕节9克、当归6克、栀子9克、炙甘草6克。 


【主治】

  下焦热结。症见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正文】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方解:方中小蓟、生地黄凉血止血、清下焦热为主药;蒲黄、藕节止血消瘀为辅药;因病势下迫,宜因势利导,故佐以滑石、木通、淡竹叶、栀子清下焦热结,利下通淋,当归活血和营,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合而用之,共奏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血淋证的常用方剂,以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为辩证要点。

    2.若血淋尿道剧痛,可加琥珀、海金砂以通淋止痛;热盛小便赤涩灼痛甚者,可加石苇、黄柏、桃仁以清热祛瘀。

 

失笑散

 

【组成】

  五灵脂、炒蒲黄各等分。


【主治】

  血瘀内阻所致之月经不调,小腹急痛,以及产后恶露不行。 


【正文】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黄酒或醋冲服;也可水煎作汤剂,用量酌定。 

    功用:活血行瘀,散结止痛。

    方解: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通利血脉以止痛,用黄酒或醋冲服,加强活血止痛作用,并调制五灵脂的腥气。本方药性平和而效佳,服药者每于不觉之中诸证悉消,不禁欣然失笑,故名为“失笑散”。

    临床应用:

    本方是治疗血瘀小腹急痛的常用方。治疗产后瘀痛常加益母草、当归、川芎。

 
   

 

首 页

 
版权归属:胡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