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山楂
类别:消食药
拼音:SHAN ZHA
拉丁:Fructus Crataegi
别名:鼠查子、山里红果、山里果子、映山红果、海红、酸查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栽培要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温;酸、甘;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证,胃脘账满,泻痢腹痛,淤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禁忌:脾胃虚弱者慎服。生者不宜多食。
来源: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科属:蔷薇科山楂属
形态描述:落叶乔木,高达6米;小枝紫褐色,无毛或近无毛,有刺,有时无刺。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0厘米,宽4~7.5厘米,基部截形至宽楔形,有3~5羽状深裂片,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下面沿叶脉有疏柔毛;叶柄长2~6厘米,无毛。伞房花序有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5厘米。梨果近球形,直径1~1.5厘米,深红色。
生态环境:生在海拔100~1500米的山坡林边或灌丛中。分布在东北、华北、江苏;朝鲜、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饮片性状:呈类圆形片状。表面卷曲皱缩,中间有浅黄色果核,多脱落。外皮深红色,微有光泽,布满灰白色小斑点。气清香,味酸微甜。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切片,干燥。
炮制作用:生用消食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