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桑椹
类别:补益药 
拼音:SANG SHEN
拉丁:Fructus Mori
别名:桑实、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桑椹子
药用部位:果穗
药材性状: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1~2cm,直径0.5~0.8cm。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气微,味微酸而甜。
产地:浙江、江苏、湖南
采收加工: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
性味归经:寒;甘、酸;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熬膏;生啖或浸酒。外用:适量。浸水洗。
禁忌:脾胃虚寒便溏者慎服。 

来源:桑Morus alba L.

科属:桑科桑属

形态描述:落叶乔木,高3~7米或更高,通常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液。树皮黄褐色,枝灰白色或灰黄色,细长疏生,嫩时稍有柔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最长可达20厘米,宽5~1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或不对称,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圆齿;叶柄长1.5~4厘米;年生草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珠;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萼片4裂;雄花有雄蕊4;雌花无花柱,柱头2裂,向外卷。聚合果腋生,肉质,有柄,椭圆形,长1~2.5厘米,深紫色或黑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态环境:全国各地有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

饮片性状:为许多小瘦果集合而成的长圆形果穗。黄棕色、棕红色或暗紫色。气微,味微酸而甜。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摘除长柄,用水洗净,晒干即得。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

 
   

 

首 页

 
版权归属:胡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