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石决明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SHI JUE MING
拉丁:Concha Haliotidis
别名:九孔螺、千里光、真珠母
药用部位:贝壳
药材性状:杂色鲍: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7~9cm,宽5~6cm,高约2cm。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质坚硬,不易破碎。无臭,味微咸。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沿海一带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捕捉。去肉,洗净,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咸;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煅研末水飞点眼。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来源: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

科属:鲍科鲍属

形态描述:贝壳较小而扁,呈耳状,壳长6.5~7厘米,壳宽小于壳长的1/2,壳高约于壳宽的1/3。壳薄,略扭曲,从第2螺层至体螺层边缘的呼水孔列,约有30个左右的突起,末端最大的有4~7个开孔,从第2螺层至贝壳边缘有4~5条明显的螺肋。壳面生长线明显,壳表较光滑美丽,常呈翠绿色或黄褐色,并布有紫褐色和土黄色三角形斑纹,有的还杂有多种色彩组成的不规则云状斑,壳内面银白色,有淡绿色闪光及珍珠光泽。

生态环境:生活于暖海底潮线以下的岩石、珊瑚礁及藻类丛生的海底。分布于海南岛、西沙、东沙群岛及台湾海峡。

名称:煅石决明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碎块。灰白色或青灰色,无光泽。质地疏脆。 

炮制方法:取净石决明砸成碎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时,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煅后咸寒之性降低,平肝潜阳的功效缓和,增加了固涩收敛、明目作用。

 
   

 

首 页

 
版权归属:胡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