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土茯苓
拼音:TU FU LING
拉丁:Rhizoma Smilacis Glabrae
别名:土萆薢、冷饭团、山牛、土苓、山硬硬、饭团根
药用部位:块茎
药材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l~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无臭,味微甘、涩。
产地:长江流域南部均有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味归经:平;甘、淡;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60g;或入丸、散。或蒸露;或酿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肝肾阴虚者慎服。忌犯铁器,服时忌茶。
来源:光叶拔葜Smilax glabra Roxb.
科属:百合科拔葜属
形态描述:攀援灌木,高1~4米;根状茎粗短,不规则的块状,粗2~5厘米。茎与枝条光滑无刺。叶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4厘米,下面通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叶柄长5~15毫米,脱落点位于顶端,约全长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具狭鞘有卷须。花单性,雌雄异株,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毫米,通常10余朵排成伞形花序;总花梗明显短于叶柄;花序膨大,具多枚宿存的小苞片;雄花:外轮花被片3,扁圆形,兜状;内轮花被片3,近圆形;雄蕊靠合;花丝极短;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球形,直径7~10毫米,成熟时紫黑色,具粉霜。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米的林下、灌丛中或河岸林缘、山坡上。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越南,印度也有。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薄片。外皮黄棕色或灰褐色。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粘滑感。无臭,味微甘、涩。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