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天南星
类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拼音:TIAN NAN XING
拉丁:Rhizo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
别名:虎掌、半夏精、南星、虎掌南星、三棒子、野芋头、斑杖
药用部位:块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球形,高l~2cm,直径1.5~6.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有小扁球状侧芽。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白色,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栽培要点:
产地:河南、河北、四川、江苏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苦、辛;归肺、肝、脾经;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多制用),3~9g;或入丸、散。外用:生品适量,研末撒或以醋、酒调敷。
禁忌:阴虚燥咳,热盛、血虚动风者禁服;孕妇慎服。
来源: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
科属:天南星科天南星属
形态描述:块茎扁球形,直径达3厘米,假茎高10~15厘米。叶1枚;小叶片5,形态变异较大,卵形、卵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侧生者可矩圆状椭圆形,长7~12厘米,边全缘至具锯齿,小叶柄长达10~20毫米;叶柄长达10~20厘米。雌雄异株;总花梗短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紫色而有白色条纹,全长8~11厘米,下部筒长4~6厘米,上部直立或稍前倾,顶端短渐尖;肉穗花序稍伸出佛焰苞口部,下部8~15毫米部分具花,附属体棍棒状,有柄,基部平截,长达2~4.5厘米;雄花具4~6花药,合生花丝短柄状,花药以椭圆形孔裂。果序椭圆形,长达5厘米,浆果红色。
生态环境:生林下。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饮片性状:呈类圆形薄片。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褐色,半透明,光滑,质坚脆。微臭,微麻舌。
炮制方法:煮制,取净天南星,按大小分别用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如起白沫,换水后加白矾(每天南星片100kg,用白矾2kg),泡一日后,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天南星共煮无干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四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每天南星片100kg,用生姜12.5kg,用白矾12.5kg。
炮制作用:经姜矾制天南星片,使毒性降低,增强燥湿化痰的作用,多用于顽痰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