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葶苈子
类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拼音:TING LI ZI
拉丁:Semen Lepidii Semen Descurainiae
别名:大适、大室、丁历,辣麻麻子,北葶苈子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
药材性状:呈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无臭,味微辛辣,黏性较强。呈长圆形略扁,长约lmm,宽约0.5mm。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或较平截。味微辛、苦,略带黏性。
栽培要点:
产地:北:河北、辽宁 南:江苏、山东
采收加工: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大寒;苦、辛;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脏病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葶苈子遇水发粘,不宜用水淘洗。肺虚咳喘,脾虚肿满,肾虚水肿者慎服;不宜久服。 

来源: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

科属:十字花科播娘蒿属

形态描述: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体灰白色而被叉状或分歧柔毛。茎上部多分枝,较柔细。叶互生;2~3回羽状分裂,最终的裂片狭线形,先端渐尖;在茎下部的叶有柄,渐向上则渐短或近于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果序时特别伸长;花小;萼4,十字形排列,线形,先端渐尖,易早脱;花瓣4,黄色,匙形,较花萼稍长,先端微凹,基部渐狭而呈线状;雄蕊6,4强,均伸出于花瓣外,花丝扁平;子房圆柱形,2室,柱头呈扁压头状。长角果,线形,长2~3厘米,宽约1毫米。种子小,卵状扁平,褐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态环境:生于田野间。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浙江、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饮片性状:呈扁卵形。表面棕色或棕红色,微有光泽,具纵沟两条,其中一条明显。一端钝圆,另一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无臭,味微辛辣,略带粘性较强。南葶苈子:呈长圆形略扁,一端钝圆,另一端微凹或较平截。味微辛苦,略带粘性。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灰屑。

炮制作用:生用力速而较猛,浆泻肺气作用较强,多用于胸水积滞和全身水肿的实症。

 
   

 

首 页

 
版权归属:胡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