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五倍子
类别:收涩药
拼音:WU BEI ZI
拉丁:Galla Chinensis
别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
药用部位:五倍子蚜寄生而成
药材性状: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cm,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角倍:呈菱形,具不规则的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酸、涩;归肺、大肠、肾经
功能主治: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1.5~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熏洗。
禁忌: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来源: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
科属:漆树科盐肤木属
形态描述:落叶乔木,高5~8米;树皮粗糙,灰色,有裂缝;小枝平滑或有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圆筒形,有时在上部的小叶片间有狭翅;小叶7~9,具极短而明显的柄,长5~10厘米,宽2~4厘米,边全缘,下面脉上有毛或近于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有毛;花小,杂性,白色。果序下垂;核果近球形,直径3~4毫米 ,血红色,密生绒毛,内含1粒种子。
生态环境:多生于向阳山地疏林及灌丛中,常栽培。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华北。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角质样碎片。有光泽,表面显刮毛后痕迹。气特异,味涩。
炮制方法:敲开,除去杂质,捣碎。
炮制作用:生品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