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威灵仙
类别:祛风湿药
拼音:WEI LING XIAN
拉丁:Radix et Rhizoma Clematidis
别名:灵仙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根茎呈柱状,长1.5~]Ocm,直径0.3~15cm;表面淡棕黄色;顶端残留茎基,质较坚韧,断面纤维性;下侧着生多数细根。根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7~15cm,直径0.1~0.3cm;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本部;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气微,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江苏、安徽、浙江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咸;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或作发泡剂。
禁忌:气血亏虚及孕妇慎服。
来源: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科属:毛茛科铁线莲属
形态描述:攀援性灌木,高4~10米。根多数丛生,细长,外皮黑褐。茎干后黑色,具明显条纹,幼时被白色细柔毛,老时脱落。叶对生,羽状复叶,小叶通常5片,罕为3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3.6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罕有浅心形者,全缘,上面沿叶脉有细毛,下面光滑,主脉3条。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2~18厘米;苞片叶状;萼片4,有时5片,花瓣状,长圆状倒卵形,白色,顶端常有小尖头突出,外侧被白色柔毛,内侧光滑无毛;雄蕊多数,不等长,花丝扁平;雌蕊4~6,心皮分离,子房及花柱上密生白色毛。瘦果扁平状卵形,略生细短毛,花柱宿存,延长呈白色羽毛状。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田梗及路旁。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饮片性状:为细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外皮黑褐色或棕褐色。切面皮部较光广,灰黄色,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质脆。气微,味淡。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炮制作用:生用以利湿、消诸骨鲠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