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禹州漏芦
类别: 
拼音:YU ZHOU LOU LU
拉丁:Radix Echinopsis
别名:野兰、鹿骊、禹漏芦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稍扭曲,长10~25cm,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顶端有纤维状棕色硬毛。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褐色,木部呈黄黑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涩。
栽培要点:
产地:河南、山东、安徽、江苏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苦;归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痈下乳。用于诸疮痈肿,乳痈肿痛,乳汁不通,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或鲜品捣敷。
禁忌:疮疡阴证及孕妇禁用。 

来源: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科属:菊科蓝刺头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不分枝或少分枝,上部密生白绵毛,下部疏生蛛丝状毛,叶2回羽状分裂或深裂,上面疏生蛛丝状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白绵毛,边缘有短刺;基生叶矩圆状倒卵形,长约20厘米,有长柄;上部叶渐小,长椭圆形至卵形,长10~20厘米,基部抱茎。复头状花序球形,直径约4厘米;小头状花长近2厘米,外总苞刚毛状;内总苞片外层的匙形,顶端渐尖,边缘有篱状睫毛;内层的狭菱形至矩圆形,顶端尖锐,中部以上睫毛;花冠筒状,裂片5,条形,淡蓝色,筒部白色。瘦果圆柱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冠毛长约1毫米,下部连合。

生态环境:生林缘、干燥山坡。分布于东北、华北、甘肃、陕西、河南、山东;朝鲜,蒙古,苏联也有。

 
   

 

首 页

 
版权归属:胡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