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保护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ZH11317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时:(总学时54、理论课学时34、实验课学时20

    分:3

适用对象:农艺教育、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园艺、园林、动植物检疫等

先修课程:化学、生物化学、气象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普通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生物统计学、遗传工程、分子生物、电子技术和系统工程等。

 


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技术是农艺教育、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园艺、园林、动植物检疫等专业一门必修的专核心或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作物主要病虫害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掌握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根据农业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更密切地结合生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制订和完善切实有效的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对策,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以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的新途径,完成治虫防病和保产的任务。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保护技术教学目标是使农艺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科学地开展综合防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昆虫形态学

2

第三章

昆虫生物、生态学

2

第四章

昆虫分类学

1

第五章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2

第六章

水稻害虫

3

第七章

小麦及地下害虫

3

第八章

棉花害虫

2

第九章

杂粮害虫

2

第十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

1

第十一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

2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

2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治理原理

2

第十四章

水稻病害

3

第十五章

小麦病害

3

第十六章

棉花病害

2

第十七章

杂粮病害

2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教学重点: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植物保护的对象;植物保护的目的;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要求:

基本内容:

第一节 植物保护的概念

1.植物保护的对象

2.植物保护的目的

3. 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4. 植物保护的方式

第二节 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第三节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3.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对象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2理解并掌握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植物保护的方式和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3掌握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本章习题要点:

1、何为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

2、控制有害生物的方式?

3、植物保护学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昆虫形态学2学时)

教学重点: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类型、足的类型、口器类型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口器类型。

教学要求:

基本内容:

1)昆虫的头部

2)昆虫的胸部

3)昆虫的腹部

4)昆虫的体壁

5)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6)昆虫的激素

基本要求:

1)了解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其它节肢动物关系,尤其是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我国在昆虫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昆虫学的内容和任务

2)通过学习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及构造,掌握昆虫各部分的构造与功能以及口器类型与化

学防治的关系,为生物学、分类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习题要点:

1、昆虫纲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2、昆虫的足有很多变化类型,但它们的基本构造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3、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在构造为害特点上有何不同?

4、举例说明所见昆虫哪些是咀嚼式口器?哪些是刺吸式口器?

5 昆虫的足由哪6节组成。

6、昆虫的眼分为哪两种类型的眼?对什么线光波有较强的趋性,所以人们设计了灯诱虫。

7、昆虫触角由哪三节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8、列表比较:蝗虫..蓟马.蝴蝶.蜜蜂.天牛.蝇的触角.口器.翅和足的类型?

9、昆虫的体壁具哪3种主要特性。

10、试述昆虫的口器及体壁结构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11、昆虫内部器官包括哪几大系统,各自的构造特点及与防治的关系。

12、昆虫的消化道从前向后分为哪几部分?,昆虫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在哪一部分?

13、昆虫体壁上与外界相通孔口通常叫做什么?它是昆虫哪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14、昆虫的神经系统中,神经冲动的传导依靠什么的释放与分解而实现?

15、了解昆虫体腔及各内部器官的相互位置所在,熟悉昆虫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大系统的构造特点及与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 昆虫生物、生态学(2学时)

教学重点:生殖方式、变态类型、习性、休眠与滞育;气候、土壤和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教学难点:休眠与滞育、有效积温及有效积温法则。

教学要求:

本内容:

1)繁殖方式

2)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3)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4)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5)昆虫的行为

6)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7)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8)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9)昆虫的调查统计

10)昆虫的预测预报

基本要求:

1)了解昆虫的各种繁殖方式,掌握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及各个发育阶段的特征、生活史、

休眠与滞育及昆虫的行为

2)学习各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田间调查、统计分析,害虫的预测预报方法

本章习题要点:

1、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哪五种方式?其中最普遍的生殖方式是哪种?

2、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哪两个阶段?

3、昆虫个人体发育要经过哪四个不同虫期?才能称之为完全变态。并举例说明。

4、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个体发育要经过哪几个个不同虫期?并举例说明。

5、分别叙述瓢虫.蝶类.蝇的变态类型.其幼虫.蛹的类型。

6、蚜虫的生殖方式?

7、昆虫的习性包括哪些方面?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是利用了害虫的什么习性?

8、昆虫世代的划分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

9 白蚁在同一群体中可出现,雌.雄在内的6种主要形态类型,这种现象属于什么现象?

10、桃蚜对对哪种颜色有负趋性?

11、什么是有效积温法则,在生产上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12、食物和天敌两大因素如何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动?

13 试述光对昆虫都有哪些影响?

 

第四章 昆虫分类学(1学时)

教学重点:直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脉翅目、双

翅目、膜翅目、蜱螨目及主要科的特征。

教学难点:鳞翅目及主要科的特征。

教学要求:

本内容:

1)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2)昆虫纲的分目

3)昆虫及蟎类的重要目、科的概述

基本要求:

1)通过了解昆虫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目系统

2)掌握昆虫中重要目和科的特征,为各论的学习和昆虫的分类鉴定打下基础

本章习题要点:

1、全世界昆虫约有多少种?中国约有多少?

2、昆虫纲分为多少目?与植物关系密切的是哪些目?

3、昆虫的命名采用世界上通用的什么方法?它是由哪几部分共同组成?

4、蝶类和蛾类如何区别

5、如何区别叶蜂幼虫和鳞翅目幼目。

6、半翅目与同翅目有何异同点。

7、请描述猎蝽科昆虫体外形,喙的形状,获得食物的方式食性。

8、网蝽科昆虫体翅的特征,活动食物的方式。

 

第五章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2学时)

教学重点: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IPM

教学难点:生物防治、化学防治、IPM

教学要求:

基本内容: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法

3)生物防治法

4)物理机械防治法

5)化学防治法

6)害虫综合治理

基本要求:

1)掌握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各种防治方法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及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

2)正确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意义

本章习题要点:

1、名词解释:植物检疫、对外检疫、对内检疫、农业防治法、化学防治法IPM、物理机械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LD50、剂型、农药安全间隔期。

2、综合防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3、我国农业害虫防治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4、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何在?试论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害虫生物防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生物防治有何优、缺点?在害虫防治实践中如何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6、植物抗虫性的定义和机制,抗虫品种的选育途径和应用抗虫品种的优点。

7、何谓昆虫趋性?哪些害虫趋性在生产上常应用?黑光灯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8、比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和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有何异、同点。你认为当前应如何开展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

9、防、减虫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0、作为植物检疫对象应具备哪些特点?

11、农业防治法主要包括哪些途径?

12、简述滥用化学杀虫剂所产生的严重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13、何为物理机械防治法?目前常用防治害虫的物理机械法有哪些?

14生产上常用诱杀害虫的方法有哪些?

 

第六章 水稻害虫(3学时)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稻蛀螟(三种蛀螟的形态区别,发生及防治),稻飞虱、稻叶蝉(几种稻飞虱、叶蝉的形态,翅型分化(飞虱),发生及防治)和稻纵卷叶螟主要水稻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重要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主要预测预报方法,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着重阐述主要水稻害虫(如螟虫、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特点,重要生活习性,翅型分化(飞虱),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

教学要求:

第一节  水稻害虫在我国和世界发生的基本形势、为害及防治现状

第二节  重要种类、识别、为害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稻飞虱类

重点讲授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主要水稻害虫的分布和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综合防治措施。

2、稻叶蝉类

讲授黑尾叶蝉等主要水稻害虫的分布及为害、生物、生态学特性,预测预报,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综合防治措施。

3、稻纵卷叶螟

重点讲授稻纵卷叶螟主要水稻害虫的分布和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综合防治措施。

4、钻蛀性螟虫类(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

重点讲授钻蛀性螟虫类主要水稻害虫的分布和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综合防治措施。

5、其它水稻害虫

简要介绍稻弄蝶(稻苞虫)、稻蝗、稻癭蚊、稻根叶甲、稻象甲等次要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第四节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

本章习题要点:

1、稻田主要发生哪3种飞虱?哪2种属迁飞性害虫?哪种可传播小麦 的哪种病毒病?

2、稻飞虱怎样为害水稻?征状如何?有哪些习性可用来测报和防治?

3、水稻钻心虫主要指哪几种害虫?二化螟的防治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4、我国主要水稻害虫有哪些?

5、叙述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的形态特征及三者的形态区别。

6、三化螟的药剂防治适期是什么时候?秧田和本田的防治有什么异同?

7、三化螟成虫和幼虫各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其中有哪些是可以测报或防治中加以利用的?举例说明。

 

第七章 小麦及地下害虫(3学时)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麦蚜(三种主要蚜虫的形态区别,发生及防治)、小麦吸浆虫2种吸浆虫的形态,发生及防治)和麦红蜘蛛的分布和为害特点、重要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主要预测预报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突出讲述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中的特殊性;以大黑鳃金龟、沟金针虫、东方蝼蛄和小地老虎等主要地下害虫为范例,比较性地讲述其它重要种类的形态识别、习性、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和综合防治技术。

教学难点:麦长管蚜、小麦吸浆虫和麦岩螨重要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主要预测预报方法;麦红吸浆虫要突出讲述其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中的特殊性;主要地下害虫的形态识别、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点和综合防治。

教学要求:

第一节  小麦害虫在我国不同麦作区的发生、为害及防治现状

第二节  重要种类、识别、为害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麦蚜

1)种类、分布与为害特点

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

2)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和习性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防治措施

2、小麦红蜘蛛

1)种类、分布和为害特点

麦岩螨、麦叶爪螨

2)生物学特性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4)防治措施

3、小麦吸浆虫

4、其它小麦害虫

简要介绍麦杆蝇等害虫的为害和防治方法。

5、地下害虫

1)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现状

地下害虫概述

2)重要种类、识别、为害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地老虎类(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蛴螬类(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蝼蛄类(东方蝼蛄、华北蝼蛄)、金针虫类(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等)和蟋蟀类等主要地下害虫的分布及为害、生物、生态学特性,预测预报,地下害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方法;简要介绍拟地甲其它害虫的为害及综合防治方法。

第三节   小麦及地下害虫综合防治

本章习题要点:

1、何谓蚜虫的生活史全周期、不全周期、第一寄主、第二寄主(或中间寄主)?

2、蚜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3、安徽麦田小麦蚜虫的种类有哪些?优势种是何种?制定小麦整个生育期的害虫综合治理措施。

4、请你至少举出蚜虫的重要天敌1020种。为什么更需要保护好麦田害虫天敌?应采取什么措施保护?

5、小麦上主要发生哪两种害螨?麦岩螨的发生条件与其他叶螨相比有何特点

6、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并指出其化学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和方法。

7、 何谓地下害虫?有哪几大类群?写出10种重要地下害虫的种名。

8、 如何区别蛴螬、蝼蛄、金针虫为幼苗的征状?为什么地下害虫多在春、秋两季是为害高峰?

9、 如何对地下害虫的虫情进行调查?试述蛴螬、金针虫、蝼蛄的综合防治措施。

10、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在安徽省分别每年完成几代?以何虫态在何处越冬?主要有哪些习性可以用来预测和防治?试述其综合防治措施。

 

八章 棉花害虫(2学时)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棉铃虫、棉蚜、、棉红铃虫、棉叶螨的形态识别,发生及防治以及强调对害虫抗药性治理的措施;着重阐述棉花害虫发生演替与环境、抗虫品种推广应用的关系以及棉花害虫的综合治理的策略与技术。

教学难点:棉花害虫发生演替与环境、抗虫品种推广应用的关系以及棉花害虫的综合治理的策略与技术。

教学要求:

第一节  我国不同棉区棉花害虫发生的基本情况、为害及防治现状

第二节  种类、识别、为害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棉蚜

重点讲述棉蚜的分布和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

2、棉铃虫

重点讲述棉铃虫的分布和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防治措施。

3、棉叶螨

重点介绍朱砂叶螨的分布和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和防治措施。

4、其它棉花害虫

简介棉蓟马、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红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

第三节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本章习题要点:

1、以棉蚜为例试述全周期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如何进行棉蚜的药剂防治?

2、棉铃虫在安徽省每年发生几代?以何虫态在何处越冬?主要习性有哪些可用来预测或防治?

3、棉铃虫在安徽省各代的产卵盛期分别在何时?主要分别产在什么作物的什么部位?Bt制剂的杀虫机理是什么?怎样用来防治棉铃虫?

4、分析九十年代棉铃虫大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其综合防治方案。

5、安徽棉花主要害虫有哪几种?试制订棉花全生育期的害虫综合治理措施。

 

第九章 杂粮害虫(2学时)

教学重点:主要杂粮害虫的为害特点、重要生活习性,东方粘虫在安徽省的发生特点,发生与环境条件,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玉米螟、粘虫等主要杂粮害虫分布及为害、年生活史,生活习性。

教学要求:

第一节  不同杂粮作物的害虫发生、为害的特点与防治现状

第二节  重要种类、识别、为害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粘虫

粘虫的分布和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

2、玉米螟

讲授亚洲玉米螟的分布和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防治措施。

3、其它杂粮害虫

以自学为主,简要介绍高粱条螟、栗灰螟、粟穗螟、斜纹夜蛾、甘薯天蛾、桃蛀螟、甘薯叶甲、甘薯小象甲和马铃薯块茎蛾的发生为害特点和防治技术要点。

第三节 杂粮害虫综合防治

本章习题要点:

1、粘虫安徽分别发生几代/年?以何虫态在何处越冬?防治指标各是多少?粘虫各代为害何作物最重?

2粘虫的成、幼虫各有什么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可应用于测报和防治?

3、如何进行黏虫的预测?

4、玉米螟的主要习性有哪些?设计玉米螟综合治理方案。

5、玉米螟、大螟2种蛀茎害虫各虫态形态上有何区别?为害症状有何异同?防治上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6、了解当地杂粮作物上有哪些主要害虫?选择23种重要害虫,简述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并拟定综合治理措施。

 

第十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1学时)

教学重点:植物病害的定义,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症状。

教学难点: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

教学要求:

基本内容:

1)学习和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

2)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症状

基本要求:

1)掌握植物病害的定义,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症状

2)理解植物病害三角关系,了解植物病害分类

本章习题要点:

1、植物病害的含意是什么?

2、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怎样发生的(如何理解病害三因素的关系)?

3、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是什么?

4.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5、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因素有哪些?怎样防止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6、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十一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2学时)

教学重点: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的基本特性,大的分类单元。

教学难点:病原物的分类;病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

教学要求:

基本内容:

1、植物病原真菌

主要内容包括真菌概述、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主要类群、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

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主要内容包括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侵染与传播、主要类群、原核生物病害诊断等。

3、植物病毒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组分、复制和增殖等、传播与移动、分类与命名、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植物类病毒、植物病毒病的诊断等。

4、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生活史与生态、寄生性和致病性、主要类群和分类、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原原生动物等。

5、寄生性植物

主要内容包括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繁殖与传播及主要类群等。

6、非侵染性病害

主要内容包括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以及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基本要求:

1)掌握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及其基本特性

2)掌握各类病原物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

3)理解病原物主要类群的致病特点

4)了解病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本章习题要点:

1、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是什么?简述它们的作用和类型?

2、什么叫做子实体?举出典型的子实体?其上产生何种孢子?

3、什么是有性繁殖?有性孢子有哪几种?

4、什么是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哪几种?

5、真菌门分为哪几个亚门,根据是什么?

6、简述真菌5个亚门的不同特点?

7、什么是真菌的生活史?包括哪两个阶段?

8、简答植物霜霉病的病原物是什么?症状上有何特点?

9、简要比较白粉菌目和小煤炱目的异同点。

10、简答锈菌目和黑粉菌目的主要特征。

11、担子菌亚门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12、子囊果有哪几种类型?各举重要属及病例。

13、简答如何知道植物发生了病害?如何区别病害与虫害.机械损伤?

14、子囊菌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与植物病害有关系的重要病原有哪些?各举一病例。

15、锈菌目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有哪些?各举一病例。

16、典型锈菌产生几种孢子,各着生在何位置?

17、什么是半知菌?半知菌亚门包括哪些类群的真菌?

18、半知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9、锈菌目引起的病害有哪些主要特征?

20、半知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目有哪些?

21、植物病毒有哪些传染方式?

22、怎样区分病毒病和非侵染性病害?

23、简答病毒.类菌质体及类病毒病害如何防治?

24、植物病原真菌造成的病害有哪几种病症?不同的病症分别是真菌的哪些结构?应如何制片镜检?

25、简述植物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几种类型?各举一例病害?

26、园林植物细菌病害的特点是什么?

27、寄生性种子植物有些是全寄生,有的是半寄生,它们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2学时)

教学重点: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的侵染循环。

教学难点: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

教学要求:

基本内容:

1)学习和了解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2)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侵入、潜育和发病4个时期

3)病害的侵染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和/或越夏)、传播以及初侵染和再侵染等环节

4)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和植物流行性病害预测

5)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

基本要求:

1)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的侵染循环

2)理解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

3)了解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和植物流行性病害预测

本章习题要点:

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2、简述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73、什么是潜伏侵染?

4、比较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与方式?

5、试述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传播方式?

6、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有哪些?

7、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是什么?

8、植物病害的预测主要根据是什么?

9、环境条件对病原物的侵染有何影响?

10、试述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 83、为什么园艺栽培技术措施是治本的措施?

11、谈谈植物病害管理措施的流行学效应。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治理原理(2学时)

教学重点:植物病害的一般诊断方法与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植物病害的诊断,治理原理。

教学要求:

基本内容:

1)学习和了解植物病害一般诊断方法。园艺植物病害类别的识别:讲授几大类病害的识别特征

病害诊断与病原鉴定:讲授常见病害的诊断特点,对于不常见或新病害的病原鉴定所遵循的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

2)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和措施

病害综合治理的原理

措施: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品种的选育、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基本要求:

1)掌握植物病害一般诊断方法,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和措施

2)理解植物病害各种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

本章习题要点:

1、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 综合治理的含义是什么?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有哪些重要环节?

3、生物防治包括哪些方面?

4、植物病毒病与真菌病害相比,防治上有什么不同?

5、如何理解植物病害管理的概念?

6、分别举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实例,并说明其可能的防病机制。

7、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8、调查当地主要作物病害化学防治现状,提出改进化学防治的建议。

9、如何合理使用杀菌剂?

10、怎样才能快速、准确的诊断植物病害?

11、举例说明植物检疫的特点和基本措施。

12、举例说明如何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防治病害,举说明其可能的防病机制。

 

第十四章 水稻病害(3学时)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侵染循环、病原生物学、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综防技术措施。以稻瘟病为代表,详细讲授病害的典型症状、病原物生物学特性与病害流行规律、病害测报的一般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教学难点:水稻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

教学要求:

第一节 稻瘟病 (Rice B1ast)

1、分布与危害

2、症状

苗瘟、叶瘟、节瘟、颈瘟和谷粒瘟

3、病原菌

1)分类地位;(2)形态特点;(3)分生孢子产生、萌发;(4)病菌产生的毒素;(5)生理分化问题;(6)寄主范围

4、病害循环:越冬  初侵染  再侵染

5、水稻的抗病性问题

1)生育期与抗病性;(2)抗病机制;(3)抗病性遗传

6、预测预报

1)影响流行的因素;(2)预测预报问题

7、防治策略与方法

1)防治策略;(2)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节  水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1、分布与危害

2、症状

3、病原菌

1)关于学名和分类问题;(2)形态特征;(3)生物学特征;(4)寄主范围与生理分化

4、病害循环

1)越冬和初侵染;(2)再侵染;(3)扩展和传播

5、大发生条件:菌核基数、气象因素、水稻品种抗病性

6、防治策略与措施

1)策略;(2)综合防治措施;(3)关于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水稻病毒病 (Rice Virus Diseases)

1、概况:危害、种类、传播介体;

2、水稻病毒病的症状特点;

3、水稻病毒病的防治特点

第四节  水稻细菌性病害

1、细菌性白叶枯病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1)概述;(2)症状;(3)病原菌;(4)病害的发生发展;(5)防治策略与方法

2、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褐斑病与水稻细菌性白叶枯的症状比较

第五节 水稻粒黑粉病(KerneI Smut)

1、症状特点

2、病原菌

1)学名和分类地位;(2)形态特点;(3)生理学特点

3、病害循环:越冬和初侵染、传播、侵入途径

4、防治方法

本章习题要点:

1、近年来,我国稻瘟病的发生比较严重,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

2、影响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3、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哪些?

4、如何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5、水稻纹枯病主要症状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防治?

6、稻瘟病病斑上形成的孢子即使有水滴也不发芽的原因是什么?

7、简述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过程。

8、简述暴风雨与洪水之后易发生水稻白叶枯病的原因。

9、水稻稻曲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0、简述水稻恶苗病的主要特征。

1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防治?

12、简述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过程。

13、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五章 小麦病害(3学时)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小麦三锈、赤霉病、白粉病和黑穗病田间诊断鉴定,病原物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教学难点:三种锈病的侵染循环特点、大区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适期;小麦几种腥黑穗病的症状区别。

教学要求:

第一节 小麦锈病

1、小麦病害发生概况

2、小麦锈病

1)概况;(2)小麦条锈病;(3)小麦条锈、叶锈和杆锈的症状比较

3、病原物的生物学特点

1)学名与分类;(2)形态与生物学特点

4、病害发生规律

1)病害循环;(2)侵染过程;(3)发生与流行条件

5、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第二节  小麦白粉病

1、分布与危害

2、症状

3、病原物的生物学特点

1)学名与分类;(2)形态与生物学特点

4、病害发生规律

1)病害循环;(2)侵染过程;(3)发生与流行条件

5、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第三节 小麦赤霉病

1、分布与危害;

2、症状特点;

3、病原菌的形态与生理;

4、病害循环:越冬、越夏与初侵染、再侵染、传播;

5、关于侵染过程;

6、发病条件与流行因素;

7、关于预测预报;

8、综合防治。

第四节 小麦黑穗病

1、小麦黑穗病种类;2、症状特点;3、病原菌的比较

第五节 小麦病毒病

1、重要性;2、病毒病的诊断;3、土传小麦病毒病;4、病毒病综合防治

本章习题要点:

1、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有何区别?

2、小麦三种锈病病原有何区别?

3、小麦条锈病发生于流行主要取决于哪些条件?

4、小麦赤霉病症状有何特点?

5、小麦赤霉病病原有何特点?

6、小麦腥黑穗病症状有何特点?

7、小麦散黑穗病症状有何特点?

8、简述小麦白粉病症状。

9、简述小麦纹枯病的症状。

10、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小麦三种锈病?

11、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小麦黑穗()病?

12、制定一个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综合方案。

 

第十六章 棉花病害(2学时)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棉花枯、黄萎病的侵染循环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综防技术措施,了解棉花苗期和铃期病害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棉花枯、黄萎病的侵染循环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综防技术措施,了解棉花苗期和铃期病害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第一节 棉花苗期病害

1、棉花苗期病害种类

2、症状和病原菌

1)立枯病;(2)炭疽病;(3)红腐病;(4)其它苗病

3、苗期病害的某些发生特点

1)初侵染;(2)影响苗期病害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3)其它影响因子

4、防治策略与措施

第二节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1、症状类型;2、病原菌形态与生物分化;3、病害发生特点;4、防治方法

第三节 棉花铃期病害

1、症状与病原物;2、发病因素;3、防治方法

本章习题要点:

1、棉花枯萎病主要症状有哪些?其病原物有何特点?

2、棉花枯萎病致病机制是什么?

3、如何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

4、简述棉花黄萎病症状。

5、影响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6、如何防治棉花铃期病害,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7、如何区分棉花苗期主要病害?

8、棉花枯萎病、黄萎病主要症状有何区别?

9、棉花黄萎病致病机制是什么?

10、怎样可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

 

第十七章 杂粮病害(2学时)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玉米大小斑病、大豆孢囊线虫病、油莱菌核病和甘薯黑斑病等重要病害的病害循环、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教学难点:玉米大小斑病、大豆孢囊线虫病、油莱菌核病和甘薯黑斑病等重要病害的病害循环、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教学要求:

第一节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1、玉米大斑、小斑和圆斑病症状比较;

2、三种病原物形态特征比较;

3、关于大小斑病学名的变更;

4、病害循环;

5、发病条件;

6、综合防治

第二节  玉米其它病害

玉米纹枯病、玉米丝黑穗和玉米穗和籽粒病害等

1)分布与危害;(2)症状;(3)病原菌形态;(4)病害循环的特点;(5)大发生条件;(6)防治问题等。

第三节  大豆胞囊线虫病

1)分布与危害;(2)症状;(3)病原菌;(4)病害循环的特点;(5)大发生条件;(6)防治问题。

第五节 油菜菌核病

1、症状特点;2、病原菌的形态与分类地位;3、病害循环与发病过程;4、发病条件;5、防治策略与措施。

第六节  甘薯黑斑病

1、危害;2、症状特点;3、病原;4、传播途径;5、病害循环与发病过程;6、发病条件;7、防治策略与措施。

第七节 大豆胞囊线虫病

1、危害;2、症状特点;3、病原;4、传播途径;5、病害循环与发病过程;6、发病条件;7、防治策略与措施。

本章习题要点:

1、试分析1970年美国玉米产区突然发生玉米小斑病大流行的原因?

2、玉米大、小斑病症状、病病原菌各有何特点?

3、玉米小斑病田间诊断要点是什么?

4、如何有效防治玉米大小斑病?

5、在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混发地区,如何设计病害综合治理方案?

6、甘薯黑斑病症状有何特点?防治措施有哪些?

7、油菜菌核病主要症状是什么?

8、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条件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防治?

9、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症状和病原有何特征?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试按卷面笔试与实验考试相结合进行为主,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并结合课外读书报告、平时布置作业、小测验、课堂提问、口试、实验完成质量等综合评价。

1)平时成绩占20%,形式有:实验、实习成绩等;

2)考试成绩占80%,形式有:卷面成绩等。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陈利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洪晓月主编《农业昆虫学》(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教学参考书:

1)北京农业大学主编《昆虫学通论》(上、下册)(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0

2)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3)丁锦华等主编《农业昆虫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4)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5)韩召军、徐志宏等主编《园艺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2001

6)谭济才主编《茶树病虫害防治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7)韩召军主编《植物保护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六、说明

1.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田间、现场,边看边讲、边练边讲,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以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意与当地生产实际的联系,不断补充植物保护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保证课程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3. 实验实训、实习是培养学生掌握从事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基地、附近农村,组织参观学习和开展课余科研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和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4. 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发生的病虫种类有所侧重。应结合本地生产需要和农事季节,进行时序和空间配置,调整课程内容,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运用。

 

 

       

大纲制定人:

黄保宏

大纲审定人:

张文同

修定时间:

2013-07-22

          

                

安徽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C) 2013 A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