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2017年1月13日,我站组织28个市、县(市、区)植保站技术人员,邀请省气象局专家,召开了2017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与会人员根据2016年冬前病虫基数、耕作制度、种植品种、作物苗情和气候预测,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变规律综合分析,对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生趋势进行分析会商,现将会商结果发布如下,供各地参考。

2017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预计2017年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穗期病害存在大流行风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具体如下:小麦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赤霉病大流行风险高,小麦蚜虫、纹枯病偏重发生,其他病虫中等以下发生。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稻瘟病、稻曲病感病品种存在偏重以上流行风险,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蓟马在水稻生长前期中等至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玉米病虫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以玉米螟、棉铃虫为主的钻蛀性害虫偏重发生,以锈病、弯孢叶斑病为主的叶部病害偏重发生,玉米蚜虫中等发生。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棉花病虫总体中等发生。棉枯(黄)萎病、棉盲蝽、棉叶螨中等发生,其他害虫偏轻发生。东亚飞蝗偏轻发生。预计2017年全省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菜主要病虫和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分别为9700万亩次、9750万亩次、3900万亩次、640万亩次、800万亩次和100万亩次。 
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一)小麦、油菜病虫 
1.赤霉病大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约2500万亩。 
2.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400万亩。 
3.锈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800万亩(其中条锈病200万亩、叶锈病600万亩)。 
4.白粉病全省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 
5.小麦蚜虫沿淮淮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300万亩次。 
6.麦蜘蛛全省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900万亩。 
7.麦吸浆虫常发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00万亩。 
8.小麦粘虫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 
9.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 
10.油菜蚜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300万亩。 
(二)水稻病虫 
1.稻瘟病、稻曲病在感病品种上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分别为约500万亩、约700万亩。
2.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200万亩。 
3.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次。 
4.稻纵卷叶螟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500万亩次。 
5.灰飞虱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 
6.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沿江和江淮东部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1500万亩次。 
7.大螟四稻混栽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 
8.稻蓟马单、双晚苗期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700万亩。 
9.南方水稻黑条矮病有上升趋势,发生面积约50万亩。 
(三)玉米病虫 
1.玉米螟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300万亩次。 
2.棉铃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700万亩次。 
3.玉米蚜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300万亩。 
4.二代二点委夜蛾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 
5.二代粘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00万亩。 
6.以锈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为主的玉米叶部病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300万亩次。 
(四)棉花病虫 
1.棉枯、黄萎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亩。 
2.棉盲蝽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次。 
3.棉叶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次。 
4.斜纹夜蛾、棉铃虫、棉蚜、烟粉虱等害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350万亩次。 
(五)东亚飞蝗 
预计东亚飞蝗全省偏轻发生,全年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达标约40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一)小麦、油菜病虫 
1月上旬各地调查,小麦、油菜大部分病虫发生数量接近近年同期,但小麦条锈病发生早,油菜蚜虫发生数量较上年同期偏多。小麦纹枯病平均病株率一般为0.2%-1.5%,但淮北北部地区如濉溪、埇桥、泗县、砀山、萧县等地平均病株率一般为2.0%-6.4%,发生数量较其他地区偏高。小麦蚜虫在沿淮以南麦区一般平均百株蚜量为10-30头,淮北麦区多在10头以下。麦蜘蛛在沿淮淮北旱茬麦区发生普遍,平均每市尺行长(或百株)螨量一般为3.5-27.6头。小麦条锈病于2016年12月中旬在河南南部、湖北西北部和江汉平原等地陆续查见,较常年见病时间早、发病范围广,传入我省的风险大。油菜蚜虫有蚜株率一般为4.3%-45%,百株蚜量一般为48.6-433头,但蚜量较高地区繁昌、怀宁、桐城、泾县、宣州一般为520-787头。油菜菌核病在繁昌、南谯、无为、宿松、桐城等地已查见病叶。 
沿淮、淮北小麦主栽品种变化不大,多不抗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淮河以南麦区主栽品种扬麦、宁麦系列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强,且今年受天气影响,稻茬麦播期明显推迟,有利小麦赤霉病等多种病害发生。 
12月下旬小麦苗情调查,部分旱茬麦群体数偏大,稻茬麦三类苗比例较大,个体总体较弱,群体偏小,江淮及沿江江南地区小麦根系发育不良,次生根偏少,抗逆能力弱。玉米-小麦轮作面积大,稻茬麦区小麦免耕、浅旋耕种植均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等病菌积累。部分田块小麦播量大、高肥水管理等因素均有利于小麦蚜虫、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发生。特别是稻茬麦区小麦花期遇雨水天气风险增高,赤霉病大流行风险加大。 
油菜菌核病多年来均为中等以上程度发生,特别是去年在我省沿江大发生,菌源广泛存在。加之,油菜主栽品种大多不抗病,若花期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该病侵染流行。 
省气象部门预测,2017年春季(3-5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其中沿淮淮北部分地区偏少2成以上,有气象干旱发展。气候条件总体不利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但有利于小麦蚜虫、麦蜘蛛等害虫发生。 
(二)水稻病虫 
1.病虫基数。据11月份越冬基数调查,大部分地区螟虫和灰飞虱冬前基数下降明显,多数地区二化螟冬前基数亩虫量一般在122-3186头,全省平均亩虫量为1191.7头,比去年和近3年均值低6.6%-46.7%和7.7%-61.1%,虫量较高地区潜山、金安、郎溪等地分别为24200头、11940头、3267头。大螟冬前基数亩虫量一般在6-226头,平均亩虫量为88.2头,比近年下降明显,虫量较高地区无为、东至、桐城等地分别为576.0头、425.0头、279.4头。灰飞虱亩虫量一般350.0-2141.0头,平均亩虫量为718.9头,比去年和近3年均值一般减少10%-58.4%和7.2%-45.3%,灰飞虱虫量较高地区巢湖、繁昌、望江等地分别为17843头、3120头、2934头。 
2.种植品种。Y两优900、Y两优2号、两优6326、太湖糯、皖垦糯1号、武运粳24等高感品种在2017年仍将有一定的种植面积。若破口抽穗期降水多,气候条件适宜,有利穗期“两病”流行。 
3.田间菌源。近年稻瘟病、稻曲病在我省中迟熟水稻感病品种上重发频率高,纹枯病发生面积广,田间菌源广泛存在,有利多种病害发生流行。 
4.栽培管理。我省部分稻区“四稻”混栽,桥梁田多,有利螟虫繁殖和辗转为害。加之,优质稻种植比例大,高肥水管理,栽培制度和田管措施均有利于“两迁”害虫、螟虫、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发生。 
(三)玉米病虫 
近年我省玉米机收率高、秸秆直接还田比例大,有利玉米弯孢叶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等病害田间菌源量积累,不利于玉米螟等害虫存活,压低了虫口基数。据各地11月份调查,玉米螟一般百株活虫数10-70头,大部分地区较历年同期均值减少31%-88%;二点委夜蛾萧县在玉米、棉花茬口田查到越冬幼虫,平均虫口密度每平米0.04头,其他地区未查见。我省玉米主栽品种多不抗褐斑病、锈病等,有利于玉米病害流行。另外,夏季台风带来的南方锈病菌源,有利玉米锈病在我省扩展蔓延。 
(四)棉花病虫 
转Bt棉种植比例大,不利棉铃虫、红铃虫发生,但有利对棉盲蝽发生为害。各地11月份调查,东至、太湖、望江等地未见棉铃虫蛹,无为、萧县亩蛹量分别为33.3头、12.3头,分别较近3年同期减少15.1%、55.4%;东至、太湖红铃虫百铃虫量分别为2.7头、7.3头。棉盲蝽近年上升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各棉田9月份调查,棉盲蝽百株虫量一般为0.7-4.7头,其中太湖虫量最高,为25.3头。 
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发生普遍,田间菌源广泛,棉花主栽品种多不抗枯、黄萎病,若五、六月份降雨偏多,有利病害流行。 
(五)东亚飞蝗 
2016年秋残蝗面积45.61万亩,平均密度8.9头/亩,残虫基数仍处于低水平。

安徽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C) 2013 A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