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类别

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名称

植物化学保护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课程编码

ZF11315

开课对象

农学专业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学时/学分

总学时36、理论课学时24、实验课学时12

先修课程

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等

课程简介:

《植物化学保护》是农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是应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草害及其他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如何充分发挥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和防止3R问题的出现,以及保护环境。同时需阐明农药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剂型特点和施用方法,环境对农药的影响等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如化学性质、毒性、致毒机制、作用特点、加工剂型、防治对象、施用技术、环境因子等对药效的影响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如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害虫再猖獗和残留等副作用,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及其研究动态。以便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合理使用这一手段,能独立设计化学防治实验方案,能解决农作物化学防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农药对农作物的保产、增产作用,尽量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要达到以下要求:

(一)理解植物化学保护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地位。

(二)掌握农药、毒性、毒力、防效、药害的概念。

(三)掌握主要农药剂型的加工与使用方法及使用技术。

(四)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剂型加工、作用机理及合理使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技能。

三、教学学时分配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

章次

主要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或手段

第一章

绪论

1

讲授法和多媒体

第二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

3

讲授法和多媒体

第三章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4

讲授法和多媒体

第四章

杀虫杀螨剂

6

讲授法和多媒体

第五章

杀菌剂

4

讲授法和多媒体

第六章

除草剂

6

讲授法和多媒体

 

合计

24

 

理论学时包括讨论、习题课等学时。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与教学要求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别

(必做或选做)

实验

类型(验证型、综合性、设计性)

每组

人数

1

农药常用剂型的加工与制备

农药常用剂型的加工

掌握农药常用剂型的加工原理及方法。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组成成分、物理性状及使用特点。

3

必做

验证性

6

2

杀虫剂的毒力测定

杀虫剂的毒力测定

掌握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基本方法,并能计算出LD50

3

必做

验证性

6

3

杀菌剂的毒力测定

杀菌剂的毒力测定

学习和掌握杀菌剂毒力测定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实验方法,并计算EC50

3

必做

验证性

6

4

农药对植物的药害试验

农药药害的测定

掌握农药产生药害的原因以及药害试验的基本方法。

3

必做

设计性

6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学时)

(一)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化学保护发展简况;理解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化学保护的重要性,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

(三)教学内容

1.介绍植物化学保护发展简况、特点和发展方向。

2.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的办法。

3.介绍植物化学保护的学习方法,参考书和文献。

本章习题要点:

1.植物化学保护的概念。

2.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

3.农药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3学时)

(一)教学要求

了解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掌握农药的定义、毒力、毒性与药效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药的毒力、毒性、药效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农药对作物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药的定义和分类

1.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2.  按用途分类。

3.  按作用方式分类。

第二节 农药的毒力与药效及影响农药毒力和药效的主要因素。

1.  药剂毒力的测定。

2.  药效与防效的计算。

第三节 农药对作物的影响。

第四节 农药对人及高等动物的毒性。

第五节 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

本章习题要点:

1.农药的定义。

2.农药的毒力、毒性与药效。

3.农药对作物的影响。

4.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了解农药分散度的概念;理解农药助剂在农药配制中的应用,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应用,重要农药剂型的配制及质量标准,农药使用技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药的剂型和应用技术。

教学难点: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原理。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药分散度与药剂性能关系

1.  农药的分散体系与分散度概念。

2.  分散度对农药应用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 农药助剂

1.  农药助剂种类及使用概况。

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性和作用。

3.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主要农药剂型

第四节 农药的施用方法

1.  喷雾法。

2.  喷粉法。

3.  其他施药方法。

本章习题要点:

1.农药分散度的基本概念。

2.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原理。

3. 简述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4. 试述农药使用技术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5. 油溶性农药可以加工成哪些剂型?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四章  杀虫杀螨剂(6学时)

(一)教学要求

了解杀虫剂重要品种的特点、作用方式及应用,掌握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原理及各类杀虫剂的特点、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杀虫剂中的重要品种。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杀虫剂毒理学基础

1. 杀虫剂的穿透与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2. 杀虫剂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机理。

3. 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主要杀虫杀螨剂

1.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应用性能、特点。重点:敌百虫、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辛硫磷、杀螟松、甲基异柳磷。

2.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应用性能。特点。重点:叶蝉散、呋喃丹。

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史,化学结构、性能、用途演变过程。重点:氯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氟菊酯、醚菊酯。

4.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特点。重点:巴丹、杀虫双。

5.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种类、性能、应用特点。重点:苯甲酰苯脲类:灭幼脲、杀虫隆、定虫隆;塞嗪酮类:灭幼酮。

6.杀螨剂的种类、特点。重点:三氯杀螨醇、双甲醚、克螨特、溴螨酯、尼索朗。

本章习题要点:

1.杀虫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2.杀虫剂重要品种的特点和应用。

3. 试述杀虫剂对昆虫虫体的穿透与其在体内的分布。

4. 杀螨剂有何特点?重要杀螨剂品种有哪些?

5.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靶标与毒理学有何意义?

第五章  杀菌剂4学时)

(一)教学要求

了解杀菌剂重要品种的特点、作用方式及应用,掌握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和原理和杀菌剂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和原理,杀菌剂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杀菌剂的重要品种。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及原理

1.杀菌剂的品种变化。非内吸保护剂-内吸杀菌剂-混合剂。

2.病原菌抗药性问题的突出。

3.病害化学防治原理,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化学免疫三者之间地位的变化。

4.对病菌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

第二节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 杀菌剂的使用技术

1.种子处理、特点、方法。

2.土壤消毒、特点、方法。

3.地上部喷施的特点。为防止病菌抗药性的发展而采用的一些新方法。

第四节 杀菌剂的种类

各类药剂的理化性质(使用特点)、生物学活性(抗药性情况),对病菌的作用机理。

本章习题要点:

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和原理。

2.杀菌剂重要品种的特点和应用。

第六章  除草剂(6学时)

(一)教学要求

了解除草剂的分类及结构,除草剂被植物吸收、输导及作用机制;掌握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常用除草剂的应用。

教学难点: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1.  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2.  形态选择性。

3.  生理选择性。

4.  生物化学选择性。

5.  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与输导

1.  除草剂的吸收。

2.  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

第三节 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1.  抑制光合作用。

2.  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3.  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4.  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

5.  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第四节 除草剂的使用技术

第五节 除草剂常用类型及其品种

本章习题要点:

1.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2.常用除草剂的应用。

3.环境对除草剂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或手段

1. 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讲授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和学导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等方法。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终考试成绩。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课堂平时表现成绩(出勤率、课堂提问等);实验成绩为学生实验部分考核成绩。

成绩评定的权重为:期终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10%

七、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

《植物化学保护学》,徐汉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月第4版。

参考书目:

《农药学》,吴文君,罗万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6月第1版。

《农药概论》,王穿才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9月第1版。

《农药生物测定》,沈晋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