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精品开放课程推荐表

 

 

 

所 属 学 校:

  安徽科技学院  

项目建设类型:

  精品资源共享课

推 荐 形 式:

       课程     

课 程 名 称:

    中药药理学  

所 属 学 科:

      中药学    

课程负责人:

       俞浩     

申 报 日 期:

 2013年9月12

推 荐 单 位: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省教育厅制

一三年九月

 

 

 

   填 写 要 求

 

1.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出生年月

1975.08

 

博士研究生

 

博士

 

0550-

6719056

专业技

术职务

副教授

行 政

职 务

教务处副处长

 

0550-

6733165

 

食品药品学院

E-mail

yhz_1230@163.com

 

皖凤阳县东华路9号安徽科技学院

 

233100

是否本校

专任教师

1-2

 

授课

情况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听众数/

中药药理学

专业基础

本科生

4

150/

药理学

专业基础

本科生

4

150/

 

 

 

 

 

1-3

 

教学

研究

情况

一、主持的教研课题

1、卓越工程师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2.01-2017.12

2、卓越工程师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3.01-2018.12

3、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课程标准研究,安徽省教育厅,2013.01-2014.12

4、改革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高质量中药应用型人才,安徽科技学院,2010.01-2012.12

5、《中药药理学》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安徽科技学院,2010.01-2011.12

二、发表的教研论文

1、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12

2、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黑龙江教育,2010.08

3、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践,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11

三、获得的教学表彰

1、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应用型本科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2012cgj217-1),安徽省教育厅,2012.12,排名第一。

2、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应用型本科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践(201210-181),安徽科技学院,2012.09,排名第一。

32007-20082009-20102012-2013学年度校“教学优秀奖”。

42009年获校级“教坛新秀奖”,2009.09

1-4

 

学术

研究

情况

一、主持(参与)研究课题

1、滁菊总黄酮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0040606Q13),安徽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2011.01-2012.12,主持。

2、滁菊总黄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研究(ZRC2011297),安徽科技学院

(稳定人才项目),2011.03-2014.02,主持。

3、滁菊高产精准施肥与有效成分提取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2009GJC30034),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第4参与人。

4、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抗菌肽pexiganan及其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研究(KJ2013A078),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3.01-2015.12,第3参与人。

5、复方中草药抗奶牛热应激作用及其机制(KJ2012A068),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2.01-2014.12,第3参与人。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滁菊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食品科学,第一作者,2012.08

2、滁菊总黄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食品工业科技,第一作者,2012.07

3、白背三七对小鼠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第一作者,2013.02

4The multi-target capabilities of the compounds in a TCM used to treat sepsis and their in silico pharmacology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通讯作者,2013.01

5、滁菊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安徽科技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12.11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奖励

1、一种消炎生肌的中药敷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 1 0122274.4,第一发明人,授权时间:2012.11.14

2、一种复方白背三七降血糖降血糖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 1 0372288.1,第一发明人,授权时间:2013.07.17

3、滁菊专用氨基酸有机无机复混肥研制及推广应用,省科技成果,安徽省科技厅,2011,排名第6

4、滁州白头翁”生物学特性及野生驯化研究,省科技成果,安徽省科技厅,2011,排名第11

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从事学科

承担课时

备注

缪成贵

1981.04

讲师

 

药理学

6

 

张孝林

1968.12

讲师

 

分子药理学

8

 

熊友谊

1974.12

讲师

 

药理学

6

 

 

 

 

 

 

 

 

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3.课程情况

3-1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中药药理学

讲授节数

60

预  计

总 学 时

60

预计总时长

45小时

序号

专题标题

时长

主讲教师

关键词

1

绪论

90分钟

 

概念、研究内容

2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90分钟

 

四气五味、有毒无毒等

3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90分钟

 

药物、机体及环境因素

4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180分钟

 

一致性、差异性及思路

5

解表药

90分钟

 

概述、麻黄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6

清热药

270分钟

 

概述、黄连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7

泻下药、

90分钟

 

概述、大黄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8

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

180分钟

 

概述、秦艽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9

温里药

180分钟

 

概述、附子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10

理气药

180分钟

 

概述、枳壳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11

消食药

90分钟

张孝林

概述、麻黄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12

止血药

180分钟

张孝林

概述、三七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13

活血化瘀药

270分钟

张孝林

概述、丹参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14

化痰、止咳、平喘药

90分钟

熊友谊

概述、桔梗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15

安神药、平肝息风药

180分钟

熊友谊

概述、朱砂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16

开窍药

90分钟

熊友谊

概述、麝香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17

补虚药

270分钟

缪成贵

概述、人参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18

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

90分钟

缪成贵

概述、五味子等代表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

3-2 课程描述

3-1 课程建设基础(目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设时间、年限、授课对象、授课人数,以及相关视频情况和面向社会的开放情况)

    《中药药理学》课程自2002年开始开设,主要授课对象为中药学和药物制剂本科专业,至2013年授课学生数达800余人。2010年,《中药药理学》课程被遴选为第五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012年,课程建设期满验收结果为优秀。

    目前,该课程每年授课人数为150人左右,制作完成了两套多媒体课件,并建立课程网页,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视频已经挂在网页上,并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定期对网上资源进行维护和更新,为学生、同行及对本课程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2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课时安排、每课时教学内容概述等)

1、理论教学内容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中药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物质基础及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了解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章节

主要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2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2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2

第五章

解表药

2

第六章

清热药

4

第七章

泻下药

2

第八章

祛风湿药

0.5

第九章

芳香化湿药

1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0.5

第十一章

温里药

2

第十二章

理气药

2

第十三章

消食药

2

第十四章

止血药

2

第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

4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2

第十七章

安神药

1

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1

第十九章

开窍药

2

第二十章

补虚药

4

第二十一章

收涩药

0.5

第二十二章

驱虫药

0.5

第二十三章

外用药

1

合计

42

 

1  《中药药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2、实验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中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在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数据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中药药效学、一般药理学、急性毒性试验等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试验动物选择、受试药物剂量设置、动物分组与给药方法、药效指标的选择和结果统计处理方法,了解在体和离体实验的基本方法,为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2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分配

实验类别

实验类型

1

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

3

专业基础

验证性

2

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3

专业基础

综合性

3

香烟水提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3

专业基础

验证性

4

秦艽对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3

专业基础

验证性

5

红花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3

专业基础

综合性

6

复方丹香注射液的一般药理学实验

3

专业基础

综合性

 

 

 

 

 

 

 

 

 

 

 

 

 


3-3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与目标

1、课程定位

本课程主要面向中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生和函授本科生开放,同时也面向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及相关社会人士开放,并服务于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员等。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主治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课程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中药复方药理、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及中药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各论包括概述和常用药物两部分,重点介绍与各类中药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常用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了解中药药理学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基础。

3-4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录像储备)

《中药药理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实验教材、试卷库、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如下:

1、课程组教师队伍职称、学历结构日趋合理

采用引进和学校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本课程组共有教师4人,其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人,中级职称3人。课程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基本适应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建立了中药药理学试卷库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建立了10套试卷。试卷内容突出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考察,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试卷考核的知识点中实验内容占有一定的比例。

3、选用优秀教材,完善自编实验教材

《中药药理学》(方泰惠主编)教材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侯家玉教授主编的《中药药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上编写而成,教材内容丰富、新颖、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积极参与编写体现课程特色与中药新药研究要求相适应的教材,结合中药药理学学科发展现状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校本教材《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

4、建立了课程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主要包括:《中药药理学》课程建设规划、理论与实验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教学日历、理论教学日志、实验教学日志、教学总结、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记录、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成绩考核表、教学参考资料等。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拓展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注重课堂气氛和学生参与,采用提问式、学生课堂讲授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制作了两套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等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建立了课程网页

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视频已经挂在网页上,并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定期对网上资源进行维护和更新,为学生、同行及对本课程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4.评价反馈

4-1 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介绍、影响力分析,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本课程的主要授课教师均为博士或在读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本课程在实验教学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精选实验教学内容

2002年以来,我们一直采用自编教材进行实验教学,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教学目的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于2013年修订,全书内容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主要涉及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基本知识。第二篇包括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两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实验巩固第一篇所学内容,并掌握如何选择试验指标,如何观察记录试验结果,如何采用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对试验结果进行描述及分析讨论等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开设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知识,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三篇是中药新药注册分类和药效学、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继续深造及将来从事新药研发等工作打下基础。教材内容实用、易懂,还可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课前、课堂和课后管理。课前要求学生预习,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由教师给予解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基本操作必须人人过关,并能理解接受课堂讲授的内容。课后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实验内容,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尊重实验事实,无论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均要如实地写在报告中,并要结合实验结果认真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解、掌握实验内容,进而做到触类旁通。

3)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在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根据学校有关文件要求和自身实际,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面向学生开放使用,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践平台。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式不仅教会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撰写科研论文的方法,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是衡量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既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是衡量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们不断改革中药药理学实验课考核方法,逐步加大实验课成绩在中药药理学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并对实验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实验考核内容主要由学生平时表现(30%)、基本操作技能(30%)、实验报告(40%)三个方部分组成。。

2、课程影响力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和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本课程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对中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从事中药开发研制工作的人员培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3、与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自从2010年入选学校重点建设课程以来,经过三年的建设,本课程在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教学资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与国内、省内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在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从总体水平比较,我们与国内、省内一流高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4-2 学生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面向学生开设,填写学生的评价意见)

1、方琼(06中药学专业1班学生)

老师讲课熟练,上课条理清晰,授课内容精炼,主次分明,并注意教学内

容的前后联系。教学手段丰富,能够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教学,在课件中插入大量图片或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授课语言生动,思路清晰,互动性强。中药药理学课程受到同学们的一直好评。

2、罗倩(07中药学专业2班学生)

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内容丰富,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能够旁征博引,学生对中药药理学这门课非常感兴趣;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高、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实验课时,老师讲解到位,亲自示范,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动手锻炼操作技能,并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老师是位有亲和力的老师,对学生既和蔼又严厉,对学生而言,它既是一位老师,又是一位朋友,学生非常喜欢与他交流,简而言之,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是中药学专业不可多得的一位好老师,我们为有这样一位老师而感到骄傲。

3、孙景(08中药学专业1班学生)

我非常喜欢中药药理学课程,老师上课思路清晰,并能扩充书本内容,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老师教学态度严谨,上课内容能够结合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课堂上,您能合理利用时间。对于药物的作用机制,您讲解的非常透彻,而对于基本概念等,您不赘述。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活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感觉非常亲近,课堂教学效果好。实验课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耐心地为学生示范,直到同学完全掌握操作要领。通过中药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4、胡敏(09中药2班学生)

老师上课精神饱满,富有激情,讲课有感染力,对讲课内容非常熟悉,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重难点突出,并能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学习积极性高。同时,老师上课时师生互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4-3 社会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全部或部分向社会开放,请填写有关人员的评价)

1、校内同行专家评价意见

《中药药理学》课程经历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资助,得到了学院同行专家较高的评价。专家组认为该课程师资结构合理,教学和教研成果丰富,教学资源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实验教学特色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较好。

2、校外同行专家评价意见(安徽中医药大学王桐生博士)

安徽科技学院开设的《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实用性强,并随着学科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上采取提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该课程在实验教学改革上能够紧密结合中药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色鲜明

 

 

 

5.技术支持

5-1

技术

负责

人情

 

李 刚

 

出生年月

1981.06

 

研究生

 

硕士

 

0550-6732377

专业技

术职务

研实员

行 政

职 务

副主任科员

 

 

单 位

安徽科技学院

E-mail

Ligang8163@qq.com

 

安徽省凤阳县安徽科技学院

 

233100

主要工作经历

2007.07—至今:在安徽科技学院宣传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2007.07—2008.06在凤阳、蚌埠电视台进修学习。

 

 

5-2 技术支持队伍(包括脚本设计、摄像、编辑制作、英文字幕等)

姓名

年龄

单位(部门)

学科

分工

赵诗礼

46

教务处

计算机

摄像及编辑制作

郝风宽

28

利民村镇银行

计算机

网页制作及英文字幕

 

30

校网络中心

计算机

网站维护

 

 

 

 

 

 

 

 

 

 

5-3技术条件

(学校拍摄视频场地及设备、后期制作设备等,以及以往视频课程制作经历。如果委托其他公司拍摄制作请填写其有关情况)

拍摄场地:安徽科技学院录播教室。

拍摄设备:SONY DP-150P摄像机。

后期制作设备:创作大师5000型非线性视频编辑机。

视频课程制作经历:学校历年会议视频的录制、精品课程视频课的录制、“精彩一课”视频课程的录制等,团队有丰富的视频课程制作经验。

 

6.建设措施(学校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1、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有《安徽科技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以及精品课程的申报、建设、管理等做出了全面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支持。

2、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课程建设工作领导组,加强校内外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协调,加强对课程建设各环节监控,以及协调、检查和督导工作。

3、经费保障

为了更好的实施课程建设规划,学校将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用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校企合作等,同时通过预算经费加强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课程建设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7.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人才队伍结构合理、课程网站有一定的特色,能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同意推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盖 章)       主任签字:刘朝臣

              

      

8.推荐单位意见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设计思路清晰,定位准确,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组成员均为多年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业务基础扎实、治学态度严谨、分工合理。在教学组织方面,注重创新,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经学院课程领导小组评议,同意推荐为该课程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将在立项后给予大力支持。

 

推 荐 单 位(公章)

推荐单位主管领导(签字):  陈士夫            

           

9. 评审意见

 

 

签章

      

 

下载中心 师生交流 特色资源 实践教学
Copyright (C) 2013 AH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2013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