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专家介绍  |  服务项目  |  宠物鉴赏  |  网上答疑  |  网络教室  |  下载中心
陈会良  宁康健  宋学成  
刘德义  应如海  路振香
陈会良  宁康健  宋学成  
刘德义  贺绍君  李  静
常见疾病
您现在的位置: 安徽科技学院 >> 兽医院 >> 常见疾病 >> 正文
犬心丝虫病
犬心丝虫病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4

犬心丝虫病是由丝虫科、恶丝虫属的犬恶丝虫(Dirofilaria immitis)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所引起的一种临床或亚临床疾病,主要症状为循环障碍、呼吸困难、贫血等。猫、狐、狼等也能感染。本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北到沈阳南至广州均有发现。广东犬的感染率可达50%

病原

犬恶丝虫成虫主要在肺动脉和右心室中寄生,严重感染时,也可发现于右心房、前腔静脉、后腔静脉和肺动脉。成虫为细长白色。食道长。雄虫长1216cm,尾端螺旋状卷曲,有肛前乳突5对、肛后乳突6对,交合刺二根,不等长,左侧的长,末端尖,右侧的短,相当于左侧的1/2强,末端钝圆。雌虫长2530cm,尾部直,阴门开口于食道后端处。胎生,雌虫直接产幼虫,称为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

微丝蚴长约315mm,宽度大于6mm,前端尖细,后端平直。体形为直线形。

生活史

犬恶丝虫需要蚊等作为中间宿主,蚊的种类有中华按蚊、白纹伊蚊、淡色库蚊等多种。除蚊外,微丝蚴也可在猫蚤与犬蚤体内发育。成熟雌虫产生微丝蚴,后者进入宿主的血液循环系统。蚊等吸血时,微丝蚴进入蚊体内,2周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并移行到蚊的口器内。蚊再次吸血时,将虫体带入宿主体内。未成熟虫体在皮下或浆膜下层发育约2个月,然后经2~4个月的移行到达右心室,再经2~3个月后变为成虫,开始产微丝蚴。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感染后6~7个月。

流行病学

我国各地犬的感染率很高。感染季节一般为蚊子最活跃的6~10月份,感染高峰期为7~9月份。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犬的性别、毛色等与感染率无关。饲养环境与感染率有关。饲养与室外的犬感染率高于饲养于室内的犬。

致病机理

由于虫体的刺激作用和对血流的阻碍作用以及抗体作用于微丝蚴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作用,患犬可发生心内膜炎、肺动脉内膜炎、心脏肥大及右心室扩张,严重时因静脉瘀血导致腹水和肝肿大,肾脏可以出现肾小球肾炎。

症状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感染的持续时间和感染程度以及宿主对虫体的反应。犬的主要症状为咳嗽,训练耐力下降,体重减轻。其他症状有心悸、心内有杂音,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腹围增大等。后期贫血增进,逐渐消瘦衰弱而死。

在腔静脉综合征中,右心房和腔静脉中的大量虫体可引起突然衰竭,发生死亡。在此之前,常有食欲减退和黄疸。

患恶丝虫病的犬常伴有结节性皮肤病,以骚痒和倾向破溃的多发性结节为特征。皮肤结节中心化脓,在其周围的血管内常见有微丝蚴。

猫最常见的症状为食欲减退、嗜睡、咳嗽、呼吸痛苦和呕吐。其他症状为体重下降和突然死亡。右心衰竭和腔静脉综合征在猫少见。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并在外周血液内发现微丝蚴即可确诊。检查微丝蚴的较好的方法是改良的Knott氏试验和毛细血管离心法。

改良Knott氏试验:取全血1ml2%甲醛9ml,混合后以每分钟1 000~1 500转的速度离心5~8分钟,弃上清夜,取1滴沉渣和10.1%美蓝溶液混合,显微镜下检查微丝蚴。

毛细管离心法:取抗凝血,吸入特制的毛细管内,用橡皮泥封住下端,离心后在显微镜下于红细胞和血浆交界处直接观察微丝蚴,或将毛细管切断,将所要检查的部分血浆置载片上镜检。

动物体内无微丝蚴时难以确诊。感染的犬和猫分别有20%80%以上呈隐性感染。对于这些动物,可根据症状结合胸部X 线平片进行诊断。犬特征性的X线平片病理变化有肺动脉扩张,有时弯曲,肺主动脉明显隆起,血管周围实质化,尾叶有动脉分布,有心扩张。猫最常见的X线平片病理变化是肺尾叶动脉扩张。

超声波心动记录仪有助于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成年动物右动脉M型超声波图转移到右心室被认为有诊断意义。

此外,在国外还有诊断用的ELISA试剂盒可以使用。

治疗

犬的治疗主要针对成虫,其次治疗微丝蚴。

1)硫乙胂胺钠:每千克体重0.22ml,静脉注射,每天2次,间隔6~8h,连用2d。该药是常用的驱成虫药物,但有潜在的毒性。如果犬反复呕吐,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和黄疸,则应中断治疗。

2)碘化噻唑睛胺:每千克体重6~11mg,口服,每天1次,连用7d。对微丝蚴效果较好。

3)海群生:每千克体重22ml,口服,每天3次,连用14d

4)左咪唑:每千克体重11mg,口服,每天1次,连用7~14d。治疗后第7d进行血检,如果微丝蚴转阴,则停止用药。

5)依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05~0.1mg1次皮下注射。

对猫的治疗存在争议。

预防

消灭中间宿主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亦可以用药物进行预防,海群生,每千克体重2.5~3mg,在每年的5~10月份,每日后隔日给药。左咪唑,每千克体重10mg,每天分3次内服。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隔2个月重复一次治疗。依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06 mg,在蚊虫活动的季节,每个月1次皮下注射。

另外,对流行地区的犬,应定期进行血检,有微丝蚴的即时治疗。

文章录入:ahsyy    责任编辑:ahsy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安徽科技学院附属兽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1 安徽科技学院附属兽医院 管理登陆
    地址:安徽省凤阳县安徽科技学院附属兽医院 邮编:233100 电话:0550-673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