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蛔虫病 |
犬蛔虫病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4 |
|
蛔虫病是由弓首属和弓蛔属的虫体寄生于犬和猫等的小肠而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可导致幼龄犬和猫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分布于全国各地。 病原 有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猫弓首蛔虫(Toxocara cati)、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三种。分类上,三者均属于蛔科(Ascarididae),前两者属于弓首属(Toxocara),后者属于弓蛔属(Toxascaris)。 犬弓首蛔虫 寄生于犬的小肠内,是犬常见的寄生虫。还可感染狼、狐、獾等,人也有感染的报道。雄虫体长40~ 猫弓首蛔虫 寄生于猫的小肠,也可以感染野猫、狮、豹等。雄虫体长40~ 狮弓蛔虫 寄生于猫、犬及其他猫科和犬科动物的小肠内。雄虫长20~ 生活史 犬弓首蛔虫在不同年龄的犬体内的生活史不完全相同。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约经10~15天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含第二期幼虫)。数周到3月龄的幼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在小肠内孵出第二期幼虫,幼虫侵入肠壁经淋巴管和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再进入肺脏,经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到达咽喉,进入口腔,后被咽下再进入消化道。幼虫在肺部和细支气管等处脱皮变为第三期幼虫。进入消化道后在胃内变为第四期幼虫,第四期幼虫进入小肠变为第五期幼虫,再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大约需要4~5周。 6月龄以后的犬吞食虫卵感染后,幼虫进入血液循环后,多进入体循环达到各个脏器和组织,形成包囊,但不进一步发育,虫体在包囊内可以存活至少6个月。 成年母犬吞食虫卵感染后,幼虫也多在各脏器和组织内形成包囊。母犬怀孕后,包囊内的幼虫被某种因素所激活,经胎盘感染犬崽。犬崽出生后24小时即可在肺内发现幼虫,30天后小肠中发现成虫,有虫卵排出。 猫弓首蛔虫 生活史与犬弓首蛔虫大体相似,但无经胎盘感染途径。因感染的方式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发育过程。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含第二期幼虫)。猫吞食虫卵后,孵出的幼虫首先进入胃壁,然后进入肝、肺,经气管到咽喉,回到消化道,再进入胃壁,发育为第三期幼虫,然后回到胃腔和肠腔,发育为第四、第五期幼虫,进一步发育为成虫。 感染性虫卵被鼠、蚯蚓、蟑螂等吞食后,幼虫可在这些动物体内形成包囊而存活下来。猫吞食了这些动物后,也可以感染,但虫体在猫体内只进入胃壁,不进入肝、肺。进入胃壁的虫体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再回到胃腔,发育为四期幼虫,后进入小肠,发育至成虫。 狮弓蛔虫的生活史相对简单。随粪便排出体外的虫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3~6天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被宿主吞食后,第二期幼虫在小肠孵出,进入肠壁,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后,返回肠腔,发育至成虫。整个发育史约需74天。 小鼠吞食狮弓蛔虫的感染性虫卵后,第三期幼虫可在小鼠组织内形成包囊,猫、犬等吞食小鼠后,也可感染。虫体在肠道内直接发育为成虫。 流行病学 犬弓首蛔虫分别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在5%~80%。我国辽宁省幼犬的感染率可达96%,死亡率达60%。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在地上能存活数年。猫弓首蛔虫的中间宿主为鼠、蚯蚓、蟑螂等,分布极广。狮弓蛔虫生活史简单,虫卵在外界环境中直接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因此该病感染普遍。 国外也有人感染猫弓首蛔虫的报道。因此该病具有公共卫生意义。 致病机理 蛔虫主要通过机械性刺激、夺取营养和分泌毒素而致病。 蛔虫是犬猫体内的大型虫体,成虫寄生在小肠,对肠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卡他性肠炎。当宿主发热、怀孕、饥饿或饲料成分改变时,虫体可进入胃、胆管和胰管,造成堵塞或炎症。严重感染时,大量虫体可造成肠阻塞、或扭转、套叠,甚至肠破裂。幼虫在移行时,经过肠壁进入肝脏、肺脏,可损伤肠壁、肝脏、肺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肠炎、肝炎和肺炎。 虫体在小肠内以未消化的物资为食,夺取宿主大量营养物资,使宿主营养不良,消瘦。 虫体的代谢物和体液被宿主吸收后对宿主呈现毒害作用,引起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中毒,发生神经症状和过敏反应。 症状 幼犬症状较明显。幼虫移行时引起肺炎,表现为咳嗽、流鼻涕等,三周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成虫阶段,根据感染程度的不同,可表现为消化不良,间歇性腹泻,大便含有黏液,腹部胀满,疼痛,口渴,时有呕吐,呕吐物恶臭。发育不良,体毛粗糙,渐进性消瘦。幼犬偶有惊厥、痉挛等神经症状。 诊断 临床症状和病原体检查相结合。病原体检查以从粪便中检出虫卵或发现虫体为准。需要注意的是,虫体未发育到成虫阶段粪便中不能检出虫卵。应采用剖检的方法从器官内发现虫体。 治疗 驱除蛔虫的药物很多,常用的几种有: (1)驱蛔灵:每千克体重100mg,一次口服,对成虫有效,加倍则可驱除幼犬体内的未成熟虫体。 (2)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22mg,口服,每天一次,连用3d。 (3)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22mg,口服,每天一次,连用3d。 (4)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10mg,1次口服。 (5)依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2~0.3mg,皮下注射或口服。柯利犬及有柯利犬血统的禁止应用。 预防 主要措施为对犬猫定期驱虫,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饲料。 |
文章录入:ahsyy 责任编辑:ahsyy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