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利用实验室简介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Laboratory
农业资源利用实验室(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Laboratory)为资源环境类专业实验室,1998年由原土壤农化实验室和测量学实验室合并而成。
农业资源利用实验室主要承担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等本科专业的专业课实验、实习教学任务及农艺教育、农学、种子工程、园艺、生物科学、园林、农产品检验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任务,并承担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及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实习任务。实验室现有实验教师及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2人,其中教授职称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
实验室现有实验用房面积800m2,主要设有资源环境信息室、资源环境分析实验室、资源环境天平室、资源环境仪器室、资源环境预备室、植物营养生理调控实验室。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总值四百余万元,大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 6400XT)、流动注射仪(AA3)、高速冷冻离心机(贝克曼)、元素分析仪(EA-3000)、离子色谱仪(ICS1000)、原子荧光光度计(FB6-2)等,并有土壤、肥料、农产品等常规理化分析及环境监测及环境工程污染处理相关的仪器设备。
农业资源利用实验室实验人员简介
姓名 |
职称 |
学位/学历 |
工作时间 |
毕业学校 |
主讲课程 |
备注 |
于群英 |
教授 |
本科 |
1980 |
河北农业大学 |
土壤学
环境监测 |
资环系主任 |
陈世勇 |
副教授 |
学士 |
1983 |
安徽农业大学 |
植物营养学
土壤肥料学 |
资环系副主任 |
汪建飞 |
教授 |
博士 |
1990 |
南京农业大学 |
植物营养学 |
教务处副处长 |
邹长明 |
教授 |
硕士 |
1983 |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
遥感概论
土壤调查与制图 |
植科院院长助理 |
李孝良 |
副教授 |
硕士 |
1994 |
安徽农业大学 |
环境化学
土壤农化分析 |
实验室主任
在读博士 |
周毅 |
副教授 |
博士后 |
2006 |
南京农业大学 |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
|
李粉茹 |
讲师 |
硕士 |
2000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环境学
环境质量评价 |
|
邹海明 |
讲师 |
学士 |
2003 |
河南理工大学 |
环境监测
仪器分析 |
在读硕士 |
赵建荣 |
讲师 |
硕士 |
2005 |
贵州大学 |
土壤肥料学
水土保持学 |
|
肖新 |
讲师 |
博士 |
2007 |
南京农业大学 |
环境信息系统
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 |
|
林平 |
副教授 |
学士 |
1982 |
安徽农业大学 |
|
专职实验员 |
段立珍 |
实验师 |
大专 |
1982 |
南京农业大学 |
土壤肥料学 |
专职实验员 |
实验室现有实验教师及专职技术人员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实验教师高级职称比例60%;
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人,实验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70%。 |
一、主要实验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面向专业 |
主讲教师 |
备注 |
《植物营养学》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
汪建飞、陈世勇、周毅 |
安徽省精品课程 |
《土壤学》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
于群英、汪建飞、李粉茹 |
安徽省精品课程 |
《土壤农化分析》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
李孝良、于群英、陈世勇 |
校级精品课程 |
《土壤肥料学》 |
农艺教育、农学、生物科学、园艺、种子工程专业 |
邹长明、陈世勇
赵建荣、 |
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
《环境监测》 |
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专业 |
于群英、邹海明、李粉茹 |
校级精品课程 |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
邹长明、李孝良 |
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
《仪器分析》 |
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专业 |
邹海明、李粉茹 |
|
《遥感概论》 |
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专业 |
邹长明、邹海明 |
|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周毅、李孝良 |
|
《环境生物学》 |
环境科学专业 |
周毅 |
|
《配方施肥技术》 |
农业资源与环境、农艺教育、农学专业 |
赵建荣、李孝良 |
|
《土壤地理学》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
李粉茹 |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科学专业 |
邹海明、肖新 |
|
《固体废物处理利用》 |
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专业 |
肖新、邹海明 |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科学专业 |
邹海明、肖新、李粉茹 |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科学专业 |
邹海明、肖新 |
|
《环境化学》 |
环境科学专业 |
李孝良、周毅 |
|
《水土保持学》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
邹长明、赵建荣 |
|
二、教学成果与奖励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情况 |
获奖时间 |
改革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于群英、汪建飞、陈世勇、李孝良、段立珍 |
安徽科学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4年 |
高等农艺职教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刘正、时侠清、于群英等 |
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5年 |
加强建设保质量,抓住机遇促发展 |
汪建飞等 |
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
2004年 |
加强地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 |
汪建飞等 |
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
2005年 |
三、教研课题与研究论文
名称 |
来源 |
负责人 |
备注 |
地方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
安徽省教育厅 |
汪建飞 |
2005-2006 |
地方高校发展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
安徽省教科所 |
汪建飞 |
2004-2005 |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安徽科技学院 |
于群英 |
2002-2003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技术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安徽科技学院 |
于群英 |
2005-2006 |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与实践 |
安徽科技学院 |
于群英 |
2005-2006 |
安徽省高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现状的调查 |
安徽科技学院 |
汪建飞 |
2004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
安徽科技学院 |
邹长明 |
2007 |
加强教育实习指导,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
职业教育研究2004/12 |
于群英 |
|
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0 |
于群英 |
|
高等技术师范教育实习指导工作探索与实践 |
教育与职业2004/21 |
于群英 |
|
谈土壤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 |
于群英 |
|
发挥学生实验能动性,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职业教育研究2005/5 |
于群英 |
|
实验课教学考核的深化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 |
于群英 |
|
地方本科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高等农业教育,2005(12) |
汪建飞 |
|
四、科研成果与奖励
成果名称 |
主要参加人 |
获奖情况 |
获奖时间 |
无公害蔬菜平衡施肥技术及专家系统的研究 |
汪建飞、邢素芝、于群英、陈世勇、邹长明、李孝良、段立珍 |
安徽省科技厅科研成果三等奖 |
2006年 |
五、主要科研课题与研究论文
名称 |
来源 |
负责人 |
备注 |
设施无公害蔬菜高效栽培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
安徽省10.5攻关 |
汪建飞 |
01—03
10万元 |
菠菜有机酸代谢及低硝酸盐和低草酸菠菜的开发研究 |
安徽省教育厅 |
汪建飞 |
05.1-06.12
1.0万元 |
作物液泡硝酸盐转运特征与降低波菜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
汪建飞 |
05.6-07.12
10万元 |
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技术引进、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
农业部 |
汪建飞 |
2006 -2010
15万元 |
作物秸秆快速堆腐技术研究 |
蚌埠市科技局 |
汪建飞 |
2007 -2008
2.2万元 |
安徽省土壤有机磷分布及其有效性研究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
于群英 |
01—02
5.0万元 |
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
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学科基金 |
于群英 |
05.1-06.12
3.0万元 |
安徽亚麻引种栽培研究 |
安徽省教育厅 |
邹长明 |
02-04
1.0万元 |
设施无公害蔬菜养分吸收规律研究及蔬菜专用肥的研制 |
安徽省教育厅 |
李孝良 |
03-05
1.0万元 |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广谱型基质及蔬菜专用肥配方的研究 |
安徽省教育厅 |
李孝良 |
06-08
1.2万元 |
铵硝比和磷素营养对菠菜生长、氮素吸收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土壤学报2006,43(6). |
汪建飞 |
|
杂交苏丹草修复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土壤效果研究 |
草业学报2006,15(6). |
汪建飞 |
|
有机酸代谢在植物适应养分和铝毒胁迫中的作用 |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 |
汪建飞 |
|
镉在杂交苏丹草中的积累和毒害效应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2). |
汪建飞 |
|
施用N、P、K肥对杂交苏丹草吸收Cu、Zn、Mn的影响 |
草业科学2005,22(6). |
汪建飞 |
|
安徽省土壤无机磷状况及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
水土保持学报2006/4 |
于群英 |
|
皖北地区土壤中氟形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
应用生态学报2007/6 |
于群英 |
|
氟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
水土保持学报2007/3 |
于群英 |
|
长期施用含氯和含硫肥料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1 |
邹长明 |
|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稻田土壤氯积累和养分平衡的影响 |
生态学报2004/11 |
邹长明 |
|
土壤有机磷形态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
土壤通报2003,34(2) |
李孝良 |
|
黄褐土无机磷转化规律研究 |
土壤2003,35(2) |
李孝良 |
|
胁迫萌发与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水稻对供氮形态的响应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1) |
周毅 |
|
局部根系干旱条件下分蘖期水稻对供氮形态的生物学响应 |
水土保持学报2005,(6) |
周毅 |
|
几种吸附材料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效果 |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7) |
李粉茹 |
|
长期施肥对菜地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 |
中国农学通报,2007,(3) |
段立珍 |
|
大气中TSP和降尘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
中国农学通报2006/5 |
邹海明 |
|
农业资源利用实验室开放制度及开放项目
一、实验室开放对象
1、全校大学生。在进行学习和研究,包括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必修环节和大学生兴趣爱好、第二课堂活动、创新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等均可申请使用实验室。
2、全校老师。凡是我实验室开设的实验课程,本中心提供开课条件。从事科研的老师,特别是科研经费不足、或缺乏实验室的年轻老师可申请进入实验室工作。
3、其他社会科研人员。利用实验室条件为企、事业单位进行分析、研究和培训等服务。
二、开放实验申请办法
1、申请办法
索要申请表,按表格要求填写,向实验室递交或邮寄申请表格。
2、批准程序
实验室接到申请后进行研究,一周内答复申请者批准与否。
3、签定协议
向社会开放须签定实验室使用协议,签定协议后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
三、开放时间
实验室开放只能安排在不与正常实验教学活动冲突的时间进行。开放实验即可以安排在工作日,也可以安排在节假日,每天8:00—21:30。
实验一般在批准一周后才能开展,所以应根据实验要求及早申请。特殊情况可以提前安排。具体时间由实验室根据实验要求和情况决定。
四、开放项目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肥料品质分析与检测
3、植物营养诊断分析
4、环境样品理化性质分析与检测
五、其他
进入实验室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安排研究项目与研究时间,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安徽省凤阳县东华路安徽科技学院农业资源利用实验室
联系人:李老师、段老师、林老师
电 话: 0550-6733128
传 真: 0550-6733037
E-mail: lixl1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