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理气药

凡能疏通气机,调理气分疾病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其中理气力量特别强的,习称“破气”药。

本类药物大部分辛温芳香,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降气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胃气滞所表现的肚腹胀满、疼痛不安、嗳气酸臭、食欲不振、粪便失常,以及肺气壅滞所致咳喘等。此外,有些理气药还分别兼有健胃、祛痰、散结等功效。

应用本类药物时,应针对病情,并根据药物的特长作适宜的选择和配伍。如湿邪困脾而兼见脾胃气滞证,应根据病情的偏寒或偏热,将理气药同燥湿、温中或清热药配伍使用。草料停积,为脾胃气滞中最常见者,每将理气药同消食药或泻下药同用;而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气滞,则应与健脾、助消化的药物配伍,方能标本兼顾。至于痰饮,瘀血而兼有气滞者,则应分别与祛痰药或活血祛瘀药配伍。

理气药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对气虚、阴虚的病畜应慎用,必要时可配伍补气、养阴药。

陈皮、木香、乌药、砂仁、香附、白豆蔻、枳实、枳壳、厚补、青皮、郁金、姜黄、延胡索的性味、功效、主治、禁忌理气药功能比较

类  别

药  物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理气药

陈  皮

砂  仁

厚  朴

枳  实

木  香

乌  药

槟  榔

丁  香

理脾胃气滞,治肚腹胀痛

陈皮、砂仁均能和胃止呕,陈皮偏于燥湿祛痰,砂仁兼能行气安胎;厚朴、枳实都能除胀下气通便,厚朴善于降逆平喘,枳实偏于破气消积;木香、乌药行气止痛,但木香善调胃肠气滞,并治痢疾,乌药则能温肾散寒;槟榔偏于行水、杀虫;丁香长于下气降逆,为治胃寒呕吐要药,又能温肾。

青  皮

香  附

草  果

赭  石

行气解郁

青皮破气力强,善于疏肝止痛,破气消积;香附行气解郁,散结止痛;草果温燥之性较大,以燥湿祛寒为好,并善于祛痰;赭石长于降逆止呕,并能止血。

第八节 理血药

凡能调理和治疗血分病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

血分病证一般分为血虚、血溢、血热和血瘀四种。血虚宜补血,血溢宜止血,血热宜凉血,血瘀宜活血。故理血药有补血、活血祛瘀、清热凉血和止血四类。清热凉血药已在清热药中叙述,补血药将在补益药中叙述,本节只介绍活血祛瘀药和止血药两类。

1.活血祛瘀药  具有活血祛瘀、疏通血脉的作用,适用于瘀血疼痛,痈肿初起,跌打损伤,产后血瘀腹痛,肿块及胎衣不下等病证。

由于气与血关系密切,气滞则血凝,血凝则气滞,故使用本类药物时,常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功能。

2.止血药  具有制止内外出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咯血、便血、衄血、尿血、子宫出血及创伤出血等。治疗出血,必须根据出血的原因和不同的症状,选择适当药物进行配伍,增强疗效。如属血热妄行之出血,应与清热凉血药同用;属阴虚阳亢的,应与滋阴潜阳药同用;属于气虚不能摄血的,应与补气药同用;属于瘀血内阻的,应与活血祛瘀药同用。

使用理血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血祛瘀药兼有催产下胎作用,对孕畜要忌用或慎用。

2.在使用止血药时,除大出血应急救止血外,还须注意有无瘀血,若瘀血未尽(如出血暗紫),应酌加活血祛瘀药,以免留瘀之弊;若出血过多,虚极欲脱时,可加用补气药以固脱。

理血药功能比较

类  别

药  物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行血药

川  芎

丹  参

益母草

桃  仁

红  花

牛  膝

王不留行

赤  芍

活血通经

川芎活血之中并能行气,兼有祛风作用,丹参以活血止痛见长,并能清热凉血;益母草长于活血通经,专治产科诸症,又能利水消肿;桃仁、红花每多合用治产后瘀积、跌打瘀肿诸症,但桃仁质润可通便,红花则善于活血行瘀;牛膝强筋骨,利关节,兼能下行;王不留行还善于催乳;赤芍兼能清血热,治目赤与衄血。

乳  香

没  药

延胡索

五灵脂

三  棱

莪  术

郁  金

穿山甲

自然铜

土鳖虫

活血祛瘀

乳香、没药活血之中长于消肿止痛,但乳香行气之力比没药强,而没药祛痰之力比乳香大;延胡索、五灵脂二者均能止痛,但延胡索善于行气止痛,而五灵脂则善于散瘀止痛;三棱、莪术、郁金破瘀消积,并能行气,但三棱、莪术以治食积气滞、肚腹胀痛见长,郁金虽能活血祛瘀,但善于疏肝解郁; 自然铜常用于外伤跌打,散瘀止痛之力较胜;穿山甲、土鳖虫均能活血散瘀,但穿山甲以消痈溃脓及通乳见长,土鳖虫消痈散结及跌打肿痛较好。

止血药

白  及

仙鹤草

棕榈炭

血余炭

海螵蛸

收敛止血

白及善于生肌收口,多用于肺胃出血;仙鹤草对各种出血疗效均好;棕榈炭、血余炭多用于衄血及子宫出血;海螵蛸还能涩精、制酸。

三  七

蒲  黄

祛瘀止血

三七用治多种出血症,又是治跌打损伤、瘀血内阻的要药;蒲黄虽能治各种出血症,但功效不及三七。

大  蓟

小  蓟

侧柏叶

地  榆

槐  花

茜  草

藕 节

血  竭

凉血止血

大蓟、小蓟作用基本相同,但大蓟凉血之力较大,并能消痈肿,小蓟止血力较缓,善治尿血、血淋;侧柏叶还能祛痰止咳;地榆、槐花均善清大肠湿热,用治便血、血痢,但地榆能收敛生肌,治烧伤有良效,而槐花则能清肝降压,茜草、藕节均善治血热、衄血,茜草兼治跌打瘀积;血竭长于外伤止血,兼能化瘀止痛、敛疮生肌,外科常用。

第十节  收涩药

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能治疗各种滑脱证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滑脱病证,主要表现为子宫脱出、滑精、自汗、盗汗、久泻、久痢、二便失禁、脱肛、久咳虚喘等。由于脱证的表现各异,故本类药物又分为涩肠止泻和敛汗涩精两类。

1.涩肠止泻药  具有涩肠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二便失禁、脱肛或子宫脱等。

2.敛汗涩精药  具有固肾涩精或缩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气弱所致的自汗、盗汗、阳痿、滑精、尿频等,在应用上常配伍补肾药、补气药同用。

收涩药功能比较

类  别

药  物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涩肠止泻药

乌  梅

诃  子

五倍子

罂粟壳

涩肠止泻

乌梅并能生津止渴,驱蛔止痛;诃子生用清肺,治咽喉疼痛,煨用止泻;五倍子外用治疮癣肿毒,皮肤湿烂;罂粟壳善治久咳久泻,并有止痛之功。

肉豆蔻

石榴皮

涩肠止泻

肉豆蔻并能温中以治脾胃虚寒腹痛、呕吐;石榴皮还能驱杀蛔虫。

敛汗涩精药

五味子

牡  蛎

固肾、涩精、敛汗

五味子还能生津安神、敛肺止咳;牡蛎能平肝潜阳,软坚散结。

金樱子

桑螵蛸

芡  实

浮小麦

涩精,缩尿

金樱子酸涩,收敛之力较大;桑螵蛸又可助阳;芡实兼能健脾止泻;浮小麦功专收敛止汗,并能养心安神。

第十一节  补虚药

凡能补益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故补虚药也分为补气、补血、滋阴、助阳四类。但在畜体生命活动中,气、血、阴、阳是密切联系的,一般阳虚多兼气虚,而气虚也常导致阳虚;阴虚多兼血虚,而血虚也常导致阴虚。所以在应用补气药时,常与补阳药配伍;使用补血药时,常与滋阴药并用。同时,在临床上又往往数证兼见,如气血两亏、阴阳俱虚等。因此,补气药、补血药、滋阴药、助阳药常常相互配伍应用。此外,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主一身之气,故应以补脾、胃、肺为主;又肾既主一身之阳,又主一身之阴,使用助阳药、滋阴药时,应以补肾阳及滋肾阴为主。

补虚药虽能扶正,但应用不当则有留邪之弊,故病畜实邪未尽时,不宜早用。若病邪未解,正气已虚,则以祛邪为主,酌加补虚药以扶正,增强抵抗力,达到既祛邪又扶正的目的。

1.补气药  多味甘,性平或偏温,主入脾、胃、肺经,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肺气虚证。因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故脾气虚则见精神倦怠、食欲不振、肚腹胀满、粪便泄泻等;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则气短气少,动则气喘,自汗无力等。以上诸证多用补气药。又因气为血帅,气旺可以生血,故补气药又常用于血虚病证。

2.补血药  多味甘,性平或偏温,多入心、肝、脾经,有补血的功效,适用于体瘦毛焦、口色淡白、精神萎靡、心悸脉弱等血虚之证。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血虚证与心、肝、脾密切相关,治疗时以补心、肝为主,配以健脾药物。如血虚兼气虚则配用补气药,如血虚兼阴虚则配以滋阴药。

3.助阳药  味甘或咸,性温或热,多入肝、肾经,有补肾助阳,强筋壮骨作用,适于形寒肢冷、腰胯无力、阳痿滑精、肾虚泄泻等。因“肾为先天之本”,故助阳药主要用于温补肾阳。对肾阴衰微不能温养脾阳所致的泄泻,也用补肾阳药治疗。助阳药多属温燥,阴虚发热及实热证等均不宜用。

4.滋阴药  多味甘,性凉。主入肺、胃、肝、肾经。具有滋肾阴、补肺阴、养胃阴、益肝阴等功效,适用于舌光无苔、口舌干燥、虚热口渴、肺燥咳嗽等阴虚证。滋阴药多甘凉滋腻,凡阳虚阴盛,脾虚泄泻者不宜用。

补虚药功能比较

类  别

药  物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补气药

人  参

党  参

黄  芪

白  术

山  药

补脾益气

人参补气之力最大,独能大补元气;党参补气之力小于人参,多用于补脾益气;黄芪补中益气,善于固表升阳,并有利水消肿,托疮排脓等功效;白术苦温,主补脾阳,兼能燥湿;山药甘平,主补脾阴,并能益肺滋肾。

大  枣

甘  草

补气和中,调和药性

大枣与生姜同用,善于调和营卫;甘草炙用补脾益气,生用能清热解毒,治肺热、咽痛、咳嗽及疮疡肿毒。

补血药

当  归

熟  地

阿  胶

何首乌

白  芍

补血

当归味辛苦而气香,性善走散,长于活血止痛,但阴虚者不能用;熟地滋阴之力较大,而性滋腻;阿胶滋肺润燥,又善止血;何首乌长于养血,滋阴之力不及熟地、阿胶,但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并有涩精作用;白芍并能平肝止痛,调和营卫。

助阳药

巴戟天

肉苁蓉

淫羊藿

锁  阳

胡芦巴

补骨脂

益智仁

蛤  蚧

菟丝子

温肾壮阳

巴戟天兼治风湿痹痛;肉苁蓉、锁阳又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淫羊藿温性较大,能去寒湿,而治寒湿痹痛;补骨脂兼治冷泻;胡芦巴以治虚冷见长;益智仁长于治尿频兼能温脾止泻;蛤蚧善于纳气平喘,多用于虚劳喘咳;菟丝子补肾助阳之力较大,长于缩尿,并能安胎,又能明目。

杜  仲

续  断

骨碎补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杜仲补肾强腰之力较优,又长于降血压;续断、骨碎补长于利关节,续筋骨,是跌打损伤的常用药。

滋阴药

沙  参

玉  竹

天  冬

麦  冬

石  斛

百  合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沙参补养生津之力较大,北沙参养阴润肺较佳,南沙参长于清肺祛痰;玉竹润燥之力不及沙参;天冬长于润肺燥,滋肾阴,故肺肾阴虚多用天冬;麦冬长于养胃生津兼清心火,故热病伤津常用麦冬;石斛性善清养,清虚热之功较胜;百合还可清心安神。

女贞子

枸杞子

山茱萸

黄  精

鳖  甲

滋养肝肾

枸杞子长于益精明目,治肝虚视物不清的眼病;女贞子以补而不腻见长;山茱萸并有敛汗固脱之功;黄精长于益精,并能润肺;鳖甲清虚热之力较大,并能软坚散结,治症瘕积聚见长。

第十二节  平肝药

凡能清肝热、息肝风的药物,称为平肝药。

肝藏血,主筋,外应于目。故当肝受风热外邪侵袭时,表现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甚至云翳遮睛等症状;当肝风内动时,可引起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甚至卒然倒地。根据本类药物疗效,可分为平肝明目和平肝息风两类。

1.平肝明目药  具有清肝火,退目翳的功效,适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睛生翳膜等证。

2.平肝息风药  具有潜降肝阳,止息肝风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惊痫癫狂、痉挛抽搐等证。

平肝药功能比较

类  别

药  物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平肝明目药

石决明

草决明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夜明砂

清肝明目

石决明质重而长于潜敛浮阳;草决明善解肝经郁热,并有润肠通便之功;青葙子、密蒙花都能退翳膜,但谷精草偏于疏肝热,多用于风热目疾,密蒙花则长于除翳障;夜明砂治夜盲及退翳见长。

木  贼

平肝祛风,明目

专用于风热目疾与退翳。

天  麻

钩  藤

蔓荆子

平肝息风镇痉

天麻善治内风;钩藤长于解痉,兼疏风热,蔓荆子长于清利头目,以治风热目赤多泪见长。

平肝息风药

全  蝎

蜈  蚣

僵  蚕

地  龙

定惊止痉

全蝎、蜈蚣都有毒性,兼能解毒疔疮,但全蝎力缓,蜈蚣力峻;僵蚕能化痰散结而治咽喉痹痛,但无止痛解毒之功;地龙兼能通经活络、清热平喘。

白附子

天竺黄

祛痰定惊,止痉

白附子祛风之力较大,多用于风痰壅塞之证;天竺黄祛风之力不大,但能清心,故多用于痰热惊搐之证。

第十三节  安神开窍药

凡具有安神、开窍性能,治疗心神不宁,窍闭神昏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开窍药。由于药物性质及功用的不同,故本类药又分为安神药与开窍药两类。

1.安神药  以入心经为主,具有镇静安神作用。适用于心悸、狂躁不安之证。

2.开窍药  这类药善于走窜,通窍开闭,苏醒神昏,适用于高热神昏、癫痫等病出现猝然昏倒的证候。

  安神开窍药功能比较

类  别

药  物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安神药

酸枣仁

柏子仁

远  志

养心安神

酸枣仁安神之力较优,又可益阴敛汗;柏子仁并能润肠通便;远志以宁心安神为主,兼能祛痰利窍。

开窍药

麝  香

石菖蒲

牛  黄

蟾  蜍

皂  角

开窍醒脑

麝香辛窜之力最大,并能活血散瘀,治疮痈肿毒及跌打损伤之证;石菖蒲开窍之力不及麝香,但能和中化浊,治痰迷心窍引起的神昏、癫痫等;牛黄善祛热痰,多用于痰热内闭引起神昏及痰鸣之证;蟾酥兼能解毒消肿外治痈疽肿毒;皂角之性辛窜,主用于风痰阻闭,猝然倒地,并治恶疮肿毒。

第十四节  驱虫药

凡能驱除或杀灭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称为驱虫药。虫证一般具有毛焦肷吊、饱食不长或粪便失调等症状。使用驱虫药时,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情的缓急和体质的强弱,采取急攻或缓驱。对于体弱脾虚的病畜,可采用先补脾胃后驱虫或攻补兼施的办法。为了增强驱虫作用,应配合泻下药。驱虫时以空腹投药为好,同时要注意驱虫药对寄生虫的选择作用,如治蛔虫病选用使君子、苦楝子、驱绦虫时选用槟榔等。驱虫时应适当休息,驱虫后要加强饲养管理,使虫去而不伤正,迅速恢复健康。驱虫药不但对虫体有毒害作用,而且对畜体也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所以使用时必须掌握药物的用量和配伍,以免引起中毒。

驱虫药功能比较

类  别

药  物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驱虫药

使君子

鹤  虱

川楝子

驱杀蛔虫

使君子并能健脾胃而去积;鹤虱还能驱杀绦虫、蛲虫、钩虫;川楝子驱杀蛔虫,且有行气止痛之功。

槟  榔

雷  丸

南瓜子

贯  众

鹤草芽

石榴皮

驱杀绦虫、蛔虫

槟榔兼能泻下导滞,行气利水;雷丸并能杀钩虫;贯众还能清热解毒,预防流感;南瓜子驱蛔之力弱,但无毒性而可多用;鹤草芽专驱绦虫,少作它用;石榴皮还驱蛲虫,又可涩肠止泻。

常  山

驱杀疟原虫、球虫

治疟原虫及球虫外,还能退热

第十五节  外用药

凡以外用为主,通过涂敷、喷洗形式治疗家畜外科疾病的药物,称为外用药。

外用药一般具有杀虫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收敛止血等功用。临床多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疥癣等病症。由于疾病发生部位及症状不同,用药方法也异,如内服、外敷、喷射、熏洗、浸浴等。

外用药多数具有毒性,内服时必须严格按制药的方法,进行处理及操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本类药一般都与他药配伍。较少单味使用。

外用药功能比较

类  别

药  物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外用药

硫  黄

雄  黄

杀虫止痒

硫黄内服兼治虚寒便秘及肾虚阳痿;雄黄内服外敷均能解毒而治蛇虫咬伤。

硼  砂

冰  片

消肿痛

硼砂外用解毒防腐;冰片长于开窍醒脑,二药常合用治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

白  矾

炉甘石

燥湿杀虫止痒

白矾兼能涌吐解毒;炉甘石专作外用,治睛生翳膜见长。

硇  砂

斑  蝥

木鳖子

消肿散结

硇砂功专外用,治恶疮、痈肿、胬肉;斑蝥破血攻毒,用治瘰疬;木鳖子治疮痈肿痛,还能治跌打瘀肿。

石  灰

儿  茶

止血

石灰还可消气胀及场地消毒,并治烫伤;儿茶尚有止泻及治肺热咳嗽之功。

小结

中医药学是祖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效之稳定卓绝,内容涵蕴之丰富,早已得到举世公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草药的功效日益为世界世人所重视。

《中药大词典》收载的中草药有5767种,其中植物药占4773种,动物药占740种,矿物药占82种,以及传统作为单味药使用的加工成品,如神曲等占172种。这些中草药中,人医常用药有3000多种,兽用药有1500多种。中医药学确实是一个非常丰富和深奥知识宝库,只有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使中草药得心应手地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造福于人类。

思考题

1、清热药根据什么特点分类?如何正确应用清热药?举例说明各类清热药的作用范围和常用药。

2、解表药的归类意义、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3.泻下药的定义、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4.简述消导药的适应症和临床应用。

5.止咳化痰平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将各法和适应证及常用药作一归纳。6.理气药的主要功用、适应证及常用药。

7.祛风湿药适用于哪种证候,将各种常用药的适应症作一归纳。

8.何谓理血药?包括哪几类?根据止血药的药性特点可分为几类?各包括哪些中草药?

9.活血药有哪些?为什么活血祛瘀药中往往配伍行气药?止血剂中往往配伍祛瘀药?理由何在?

10.收涩药分为几类?如何应用?

11.试述补养药的分类根据、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各类中草药的药名?

12.平肝药的作用根据、分类及常用药。

13.中药驱虫药有哪些?详述临床应用异同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龚千锋.中药炮制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中国药典》2005版第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4.王正益.龚千锋.中药炮制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